1、不教之教 [ bù jiào zhī jiào ]
释义: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出处:《吕氏春秋·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2、大谋不谋 [ dà móu bù móu ]
释义: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出处:《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3、反复无常 [ fǎn fù wú cháng ]
释义: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4、身经百战 [ shēn jīng bǎi zhàn ]
释义: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出处:《资志通鉴·后唐纪·庄宗同光三年》:“且群臣或从陛下岁久,身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
5、自相矛盾 [ zì xiāng máo dùn ]
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6、长亭短亭 [ cháng tíng duǎn tíng ]
释义:古时设在路旁的亭舍,常用为饯别处。也指旅程遥远。
出处:唐·李白《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7、出尔反尔 [ chū ěr fǎn ěr ]
释义: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8、拔帜易帜 [ bá zhì yì zhì ]
释义: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出处:《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