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勃然大怒 [ bó rán dà nù ]
释义: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2、变颜变色 [ biàn yán biàn sè ]
释义: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出处: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直瞪两眼,问道:‘怎么回事?’”
3、大发雷霆 [ dà fā léi tíng ]
释义: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4、东怨西怒 [ dōng yuàn xī nù ]
释义:指任意指责别人。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功伐,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协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5、愤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释义: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6、忿然作色 [ fèn rán zuò sè ]
释义: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7、发植穿冠 [ fà zhí chuān guān ]
释义: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闻者瞋目裂眦,发植穿冠。”
8、发怒穿冠 [ fà nù chuān guān ]
释义: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三国·魏·曹植《鼙舞歌五首》之五:“张目决眦,发怒穿冠。”
9、发怒冲冠 [ fā nù chōng guàn ]
释义:形容极度愤怒。同“发上冲冠”。
出处: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燕丹子》下卷
10、赫然而怒 [ hè rán ér nù ]
释义: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11、火冒三丈 [ huǒ mào sān zhàng ]
释义: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12、火上添油 [ huǒ shàng tiān yóu ]
释义: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同“火上浇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贾臬台见他顶嘴,如火上添油,那气格外来的大。”
13、横眉立眼 [ héng méi lì yǎn ]
释义: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白占魁横眉立眼,凶狠狠地要去赶车。”
14、横眉瞪眼 [ héng méi dèng yǎn ]
释义: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徐泰吉找死》:“一个太平军冲到他身边,他以为是他的部下,还横眉瞪眼的叫:‘打、打、打!’”
15、横眉努目 [ héng méi nǔ mù ]
释义:耸眉瞪眼。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后蜀·何光远《鉴戒录》卷十引陈裕诗:“横眉努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供养弄蛇人。”努,一本作“怒”。
16、横眉怒视 [ héng méi nù shì ]
释义:犹言横眉努目。形容怒目相视,态度凶狠的样子。
出处:师飙等《金戈铁马少年时》第五章;“辛弃疾、贾瑞、飞烟、金福仗剑立于帐口,一个个横眉怒视,杀气逼人。”
18、戟指怒目 [ jǐ zhǐ nǔ zhāng ]
释义: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19、金刚怒目 [ jīn gāng nù mù ]
释义: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20、戟指嚼舌 [ jǐ zhǐ jiáo shé ]
释义: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出处: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21、雷霆之怒 [ léi tíng wàn j ]
释义: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
22、毛发倒竖 [ máo fā dǎo shù ]
释义:倒竖:尾端朝上直立。汗毛、头发都竖起来。①比喻怒不可遏。②形容很害怕,很紧张。亦作“毛发皆竖”、“毛发尽竖”、“毛发为竖”。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0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牙嚼舌,满口流血。”
23、恼羞成怒 [ nǎo xiū chéng nù ]
释义: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24、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释义: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25、怒发冲冠 [ nù fà chōng guān ]
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26、怒火中烧 [ nù huǒ zhōng shāo ]
释义: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27、怒目而视 [ nù mù ér shì ]
释义: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28、怒目切齿 [ nù mù qiè chǐ ]
释义: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29、怒形于色 [ nù xíng yú sè ]
释义: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30、恼羞变怒 [ nǎo xiū biàn nù ]
释义: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同“恼羞成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形容生气两个的成语(59个)
••阅读 4070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的成语大全是什么
寸步不离,难舍难分,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如影随形,如胶似漆,同床异梦,形影相亲,形影不离,形影相随,依依不舍,影形不离,有来有往,装疯卖傻,坐卧不离
请一个成语大全形容小虾生气时的
大大方方,大大小小,的的确确,断断续续,方方正正,干干净净,古里古怪,浩浩荡荡,黑不溜秋,黑咕隆咚,糊里糊涂,花里胡哨,慌里慌张,活蹦乱跳,客客气气,口口声声,来来往往,老实巴交,踉踉跄跄,密密麻麻,浅显易懂,实实在在,是是非非,疏忽大意,…
形容两个人相互尊重的成语大全
敬之如宾,君子之交,你敬我爱,你怜我爱,厮抬厮敬,同声之应,心存芥蒂,惺惺相惜,敬而远之,相敬如宾,毕恭毕敬
形容两个东西毫无关系的成语大全
错综复杂,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泾渭分明,驴唇不对马嘴,牛头不对马嘴
形容生气的两字成语大全有什么
勃然大怒,嗔目切齿,冲冠怒发,冲冠发怒,吹胡子瞪眼,吹胡子瞪眼睛,发怒冲冠,横眉怒目,火冒三丈,嚼齿穿龈,金刚怒目,裂眦嚼齿,面红耳赤,怒发冲冠,怒气冲天,怒气填胸,怒目而视,怒目横眉,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怒气冲冲,怒目圆睁
形容两个小孩都喜欢的成语大全
不拘形迹,二童一马,尔汝之交,缟纻之交,河同水密,恨相知晚,恨相见晚,金兰之友,伉俪情深,两小无猜,蜜里调油,难舍难分,契合金兰,亲密无间,秦晋之好,情深一往,情深伉俪,情逾骨肉,青梅竹马,如胶似漆,如胶投漆,深情厚意,深情厚谊,天真无邪,…
形容人生气又无奈的成语大全
必不得已,不可奈何,不奈之何,不得不尔,不知不觉,瞠目结舌,称孤道寡,出于无奈,得过且过,独断专行,独霸一方,付之一叹,敷衍塞责,敷衍了事,苟且偷生,孤家寡人,孤立无援,孤立无助,赫然而怒,火冒三丈,戟指怒目,计出无聊,计出无奈,力不从心,…
形容两个女的彪悍成语大全
膀大腰圆,才貌双全,痴男怨女,寸男尺女,大男大女,顶天立地,各为其主,孤男寡女,皈依佛法,河东狮吼,虎背熊腰,骄儿騃女,邻女詈人,鲁女泣荆,卖儿鬻女,男媒女妁,男扮女妆,男欢女爱,男男女女,男来女往,女扮男妆,漆女忧鲁,秦女楚珠,人来人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