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黑分明 [ bái hēi fēn míng ]
释义: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出处:《汉书·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
2、白纸黑字 [ bái zhǐ hēi zì ]
释义: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不要闲说,白纸上写着黑字哩。若有反悔之人,罚宝钞……。”
3、拨云见日 [ bō yún jiàn rì ]
释义:拨开乌云见到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也比喻疑团消除,心里顿时明白。
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4、不愤不启 [ bù fèn bù qǐ ]
释义: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炳如观火 [ bǐng rú guān huǒ ]
释义:炳:光明、明亮、显著。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出处: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6、澈底澄清 [ chè dǐ chéng qīng ]
释义:指完全清楚,毫无遗漏。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如今这个人的来历是澈底澄清的明白了。”又第二三回:“安太太早把这事告诉了他一个澈底澄清。”
7、澄清天下 [ chéng qīng tiān xià ]
释义: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8、洞若观火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释义: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9、洞察秋毫 [ dòng chá qiū háo ]
释义: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0、洞察一切 [ dòng chá yī qiè ]
释义: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出处: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11、洞察其奸 [ dòng chá qí jiān ]
释义: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12、洞烛其奸 [ dòng zhú qí jiān ]
释义: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明史·董传策传》
13、独茧抽丝 [ dú jiǎn chōu sī ]
释义:比喻诗文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亦比喻单相思。
出处: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一卷:“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
14、顿开茅塞 [ dùn kāi máo sè ]
释义: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15、肚里蛔虫 [ dù lǐ huí chóng ]
释义:蛔虫因寄生在人的肠胃中,故用以比喻对别人的心里活动知道得十分清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你是你爹肚里蛔虫。”
16、恩怨分明 [ ēn yuàn fēn míng ]
释义: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某素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著。”
17、耳目昭彰 [ ěr mù zhāo zhāng ]
释义: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18、耳聪目明 [ ěr cōng mù míng ]
释义: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周易·鼎》:“耳目聪明。”
19、分星擘两 [ fēn xīng bò liǎng ]
释义:详细分说;清楚,明白。
出处:《刘知远诸宫调·知远走慕家庄沙佗村入舍》:“便分星百(擘)两,道俺不姓慕容。”
20、分三别两 [ fēn sān bié liǎng ]
释义:详细分说;清楚,明白。同“分星擘两”。
出处: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
21、光天化日 [ guāng tiān huà rì ]
释义: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
出处:《尚书·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后汉书·王符传》:“化国之日舒以长,故其民闲暇而力有余。”
22、罕譬而喻 [ hǎn pì ér yù ]
释义:说话用不着多比方,都能听懂。形容话说得非常明白。
出处:《礼记·学记》:“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23、赫赫之光 [ hè hè zhì guāng ]
释义:赫赫:显著貌。原指太阳的光明亮清晰。后比喻人享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势。
出处:汉·杨雄《法言·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24、黑白分明 [ hēi bái fēn míng ]
释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25、化日光天 [ huà rì guāng tiān ]
释义:①指太平盛世。②比喻众目昭彰、是非分明的场合。同“光天化日”。
出处:太平天国《太平诏书》:“尧、舜化日光天,由为君能正;禹、稷身显后狂,由为臣能正。”
26、豁然确斯 [ huò rán què sī ]
释义:指明白透彻。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郭象注:“了无,则天地万物彼我是非豁然确斯也。”
27、简截了当 [ jiǎn jié liǎo dàng ]
释义:指语言、文字简明,清楚,直截了当。
出处:朱自清《论通俗化》:“描写差不多没有,偶然有,也只就那农村生活里取喻,简截了当。”
28、金声玉振 [ jīn shēng yù zhèn ]
释义: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出处:《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29、泾渭分明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释义: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30、井然有序 [ jǐng rán yǒu xù ]
释义: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出处: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形容描述清晰的成语(149个)
••阅读 2148
形容描述清晰的词语(10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声音清晰响亮的成语是什么
穿云裂石,电闪雷鸣,惊天动地,铿锵有力,铿铿锵锵,狂风暴雨,朗朗上口,雷霆万钧,裂石流云,锣鼓喧天,晴天霹雳,人声鼎沸,如雷贯耳,山崩地裂,声如洪钟,书声琅琅,响彻云表,响彻云际,响彻云霄,心潮澎湃,音声如钟,游响停云,振聋发聩,震耳欲聋,…
形容画面清晰的成语
白纸黑字,白黑分明,班班可考,壁垒分明,炳如观火,擘两分星,不待蓍龟,参差不齐,层次分明,澈底澄清,澄清天下,达地知根,洞察秋毫,洞如观火,洞察一切,洞察其奸,洞悉其奸,洞悉无遗,洞烛其奸,洞彻事理,洞见肺腑,洞见其奸,洞见症结,洞鉴废兴,…
形容工作思路清晰的成语
博物通达,不愤不启,不明事理,不知不觉,层次分明,称心如意,承前启后,触景生情,唇亡齿寒,春华秋实,达地知根,当之无愧,重蹈覆辙,道听途说,得陇望蜀,滴水穿石,断壁残垣,惇信明义,耳濡目染,耳聪目明,含糊其辞,罕譬而喻,黑白分明,豁然确斯,…
形容画质清晰的成语
白黑分明,班班可考,壁垒分明,烂若披掌,了若指掌,料敌若神,清清楚楚,洞若观火
形容不清晰模糊的成语
不明真相,词不达意,糊里糊涂,迷离惝恍,迷离恍惚,迷离徜仿,渺渺茫茫,模棱两可,模模糊糊,暮色苍茫,五里雾中,隐隐约约,影影绰绰,云雾迷蒙,雾里看花
形容看得清晰的成语
白纸黑字,白黑分明,班班可考,壁垒分明,炳如观火,独茧抽丝,赫赫之光,金声玉振,泾渭分明,烂若披掌,历历可辨,了如指掌,了若指掌,了然于胸,料敌若神,脉络分明,明明白白,目不转睛,清清楚楚,全神贯注,如数家珍,无一不知,无所不知,无所不通,…
形容思想清晰的成语
含糊不清,胡思乱想,模棱两可,模模糊糊,前言不搭后语,稀里糊涂,心乱如麻,隐隐约约,晕头转向
形容思路清晰的四字成语
博物通达,不愤不启,不明事理,达地知根,惇信明义,耳聪目明,罕譬而喻,豁然确斯,朗若列眉,明明白白,明白易晓,明白晓畅,漆桶底脱,人心如镜,洒洒洋洋,牙清口白,洋洋洒洒,昭昭在目,张本继末,拨云见日,顿开茅塞,真相大白,连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