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制 [ wài zhì ] 更新时间: 2024年•阅读 4051基本释义拼音:wài zhì 注音:ㄨㄞˋ ㄓˋ繁体:外制五笔:qh tgm 词典解释⒈ 唐宋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唐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引证解释⒈ 唐 宋 时由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所掌的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之诰命称内制。 唐 时两制尚无严格分别。参见“内制”。引唐 李翱 《卓异记·门生为翰林学士撰座主白麻》:“代宗 登极,并领詔誥,每授相除将,不由外制。”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宋史·刘敞传》:“﹝ 刘敞 ﹞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将下直,会追封王、主九人,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近义词、反义词翻译词语拆字制外『外制』(wai|zhi|)同音词外质1.外表,外貌。外痔1.病名。生在肛门外部的痔疮。与内痔相对。外职1.指地方职务。与中央职务相对。外治1.指政事,国事,与"内职"相对。 2.中医学名词。如外科手术﹑针灸﹑推拿及药物熏﹑熨﹑敷﹑贴等法均属外治。与"内治"相对言。(0)纠错/补充 分享:扫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