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释义
- yí rán
- 一ˊ ㄖㄢˊ
- 夷然
- gxw qd
词典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坦然,泰然。 《晋书·谢安传》:“坚 后率众,号百万,次于 淮 肥,京师震恐。加 安 征讨大都督。
引玄 入问计, 安 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
《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夷,坦也,平也。言坦然无异平日也。”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时羣盗纵掠,而公夷然视之,神色自若。”
茅盾 《幻灭》六:“静 这么分析人类的行为,心头夷然舒畅起来。”
⒉ 鄙视貌。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深公 得此义,夷然不屑也。”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我看那位榜首,虽然与众齐驱,却有箇夷然不屑之意。”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负才尚气,肝肺槎枒,於人世名利委琐之途,夷然不屑也。”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夷然』(yi|ran|)同音词
- 醳然1.消释貌;忘怀貌。
- 辥然1.旁出貌。辥﹐通"櫱"。
- 仡然1.壮勇貌。
2.屹然不动貌。
- 翳然1.犹隐没,隐灭。
2.荒芜。
- 悒然1.郁闷貌。
- 亦然1.也是这样。
- 屹然1.高耸貌。
2.稳固挺立貌。
- 已然已经成事实;已经这样:宁防患于未然,勿苛责于已然。
- 颐然1.有涵养貌。
- 翼然1.鸟展翅貌。常用以形容自然飘逸﹑恭谨端好之状。亦用以形容山石或亭台等建筑物高耸开张之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