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三澣

 [  sān huàn  ]

基本释义

  • sān huàn
  • ㄙㄢ ㄏㄢˋ
  • 三澣
  • dg ifjf

词典解释

⒈  唐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谓澣濯。后来对一个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称上澣中澣、下澣,合称三澣。

⒉  洗过三次。

引证解释

⒈  唐 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谓澣濯。后来对一个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称上澣、中澣、下澣,合称三澣。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时序·三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为上旬、中旬、下旬,盖本 唐 制十日一休沐。故 韦应物 诗曰:‘九日驰驱一日闲’, 白乐天 诗曰:‘公假月三旬’。”

⒉  洗过三次。

《新唐书·柳公权传》:“﹝ 文宗 ﹞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 汉文帝 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澣矣!’学士皆贺,独 公权 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諫諍,明赏罚,服澣濯之衣,此小节耳。’”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三澣』(san|huan|)同音词

    • 三桓1.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仲孙)﹑叔孙﹑季孙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 三浣1.见"三澣"。
    • 三患1.指多子有多惧之患,富有多事之患,寿有多辱之患。《庄子·天地》:"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封人曰:'……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宋苏轼《黄河》诗:"帝假一源神禹迹,世流三患梗尧乡。"一说﹐指病﹑老﹑死三种祸患。 2.指君子所忧之三事:不得闻﹑不得学﹑不能行。 3.指富贵所招致的三种祸害。
    • 散缓1.指诗文平淡无奇。
    • 散涣1.形容水四散而流。 2.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3.分布。
    • 散焕1.光采焕发。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