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中暑

 [  zhònɡ shǔ  ]

基本释义

  • zhònɡ shǔ
  • ㄓㄨㄥˋ ㄕㄨˇ
  • 中暑(zhòng-)
  • k jft ( z h ò n g -)
  • 名词动词

词典解释

⒈  俗称发痧,古称中暍。以出汗停止因而身体排热不足、体温极高、脉搏迅速、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及昏迷为特征的一种病症,由于暴露于高温环境过久而引起身体体温调节机制的障碍所致。

heatstroke;

引证解释

⒈  病名。古称中暍,俗称发痧。由于在高温环境下停留过久所引起。症状是眩晕、心悸、恶心等。

《后汉书·伏湛传》:“﹝ 湛 ﹞因讌见中暑,病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尝因中暑眩瞀,觉至旷野中,凉风颯然,意甚爽适。”
邹韬奋 《经历》五四:“屋子的前面是朝西,阳光逼着要使你中暑。”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曝露于太阳底下所引起的病症,出现痉挛、昏睡、体温升高等症状。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英语翻译

sunstroke, heatstroke

德语翻译

hyperthermie, insolation

法语翻译

Sonnenstich (S)​

词语拆字

『中暑』(zhong|shu|)同音词

  • 中书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复以臣领中书。"隋唐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隋﹑唐时为中书省的属官。明清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4.官署名。唐代的中书省﹑宋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
  • 忠恕1.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
  • 柊树1.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
  • 众书1.指各种经书。
  • 众庶1.众民;百姓。
  • 众数1.统计分布中频率最大的变量的值;最频繁出现的值;最普通的值。
  • 仲叔1.指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2.泛指兄弟﹑弟弟。 3.犹伯仲。评论人的才能时,比喻不相上下。 4.复姓。春秋卫有仲叔于奚。见《左传.成公二年》。
  • 仲舒1.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董仲舒。专治《春秋公羊传》,强调"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说。
  • 中叔1.复姓。春秋时晋有中叔无忌,汉光武帝时有侍御史中叔僚。见《通志.氏族四》。
  • 中枢①天体运行的中心。借指中央或中央政府机关:中枢机关|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展我此志业,期君持中枢。 ②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指挥中枢|中枢神经|交通中枢。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