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内部的成语共收录77个描写内部的成语
安内攘外 [ ān nèi rǎng wài ]
释义: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暴内陵外 [ bào nèi líng wài ]
释义:暴:残害;陵:同“凌”,侵犯,凌侮。对内残害百姓,对外欺压弱小。
出处:《周礼·夏官·司马上》:“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壇之。”
彻内彻外 [ chè nèi chè wài ]
释义:指完完全全。
出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出内之吝 [ chū nèi zhī lìn ]
释义: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同“出纳之吝”。
分内之事 [ fèn nèi zhī shì ]
释义: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
出处:《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反听内视 [ fǎn tīng nèi shì ]
释义: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释义: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出处: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海内无双 [ hǎi nèi wú shuāng ]
释义: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海内鼎沸 [ hǎi nèi dǐng fèi ]
释义: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后汉书·袁术传》:“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何如?”
内视反听 [ nèi shì fǎn tīng ]
释义: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后汉书·王允传》:“夫内视反听,则忠臣竭诚;宽贤务能,则义士厉节。”
内外夹攻 [ nèi wài jiā gōng ]
释义: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内外交困 [ nèi wài jiāo kùn ]
释义:交:同时;困:困境。里里外外都处于困难的境地。
出处:毛泽东《支持美国黑人抗暴斗争的声明》:“它给陷于内外交困的美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内省不疚 [ nèi xǐng bù jiù ]
释义: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出处:《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忧外患 [ nèi yōu wài huàn ]
释义: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出处:《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内顾之忧 [ nèi gù zhī yōu ]
释义: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内圣外王 [ nèi shèng wài zhǔ ]
释义: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处:《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内查外调 [ nèi chá wài diào ]
释义: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出处:《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内峻外和 [ nèi jùn wai hé ]
释义: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内峻外和,相对者如登泰、华、坐春风,非不阳和熙熙,贮在颜间,而业已置人于青云上。”
内柔外刚 [ nèi róu wai gāng ]
释义: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出处:《易经·否卦》:“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
内修外攘 [ nèi xiū wai rǎng ]
释义: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出处: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