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凄凉怜笔势
- 拼音
- qī liáng lián bǐ shì
- 平仄
- 平平平仄仄
- 韵脚
- 去声八霁
- 上一句
- 家声器宇存
- 下一句
- 浩荡问词源
「凄凉怜笔势」出自:《赠虞十五司马》
凄凉怜笔势,浩荡问词源。爽气金天豁,清谈玉露繁。
伫鸣南岳凤,欲化北溟鲲。交态知浮俗,儒流不异门。
过逢联客位,日夜倒芳尊。沙岸风吹叶,云江月上轩。
百年嗟已半,四座敢辞喧。书籍终相与,青山隔故园。
「凄凉怜笔势」作者: 杜甫
「凄凉怜笔势」辞典释义
◎ 凄凉的意思
⒈ 寂寞冷落。
引唐 元稹 《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仍云得诗夜,梦我魂悽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纪晓嵐 参政时作诗讥之云:‘……赫奕门楣新吏部,悽凉池馆旧中堂。’”
1. 孤寂冷落。 南朝 梁 沉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
唐 皎然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金 赵献之 《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⒉ 悲凉。
引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1. 孤寂冷落。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建中寺》:“有一 凉风堂,本 腾 避暑之处,凄凉常冷,经夏无蝇,有万年千岁之树也。”
宋 刘仙伦 《鼓瑟》诗:“凄凉 楚 客新愁断,清切 湘 灵旧怨多。”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况且未过门的媳妇,守节也是个虚名儿,现放着活活的爹妈,你不念他日后老景凄凉,却去恋个死人,可不是个痴愚不孝之辈!”
《红楼梦》第一〇八回:“寳玉 进得园来,只见满目凄凉,那些花木枯萎,更有几处亭馆,彩色久经剥落。”⒊ 犹凄惨。
引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 耶穌 ﹞后来果然被恶人钉死十字架上,流其宝血,受尽千般凌辱,万种凄凉。”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五:“游击队员们都暗暗抽泣, 滹沱河 里的流水在呜咽, 千里堤 上的乌鸦凄凉地悲鸣,西风在大柳树林子里响着。”◎ 怜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怜·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郞丁切,音靈。【玉篇】心了也。又【集韻】靈年切,音連。與憐同。【韋應物休暇東齋詩】捫竹怜粉汚。又【五音集韻】朗鼎切,音。憭也。(憐)〔古文〕㥕【唐韻】落賢切【集韻】【韻會】【正韻】靈年切,音蓮。【說文】哀也。【吳越春秋河上歌】同病相憐。又【廣韻】愛也。【魯連子引古諺】心誠憐,白髮元。又【集韻】離珍切,音鄰。義同。【楚辭·九辯】羈旅而無友生,惆悵兮而私自憐。叶上生。俗作怜。◎ 笔势的意思
⒈ 书画文章的意态和气势。
引《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宋 叶适 《周镇伯墓志铭》:“授 漳浦 主簿,文牘间,判疑雪枉,笔势若飞不可遏。”
清 江炳炎 《淮甸春》词:“笔势夭斜,墨痕浮动,淡扫春无迹。”
冰心 《六一姊》:“只记得纸上龙蛇飞舞,笔势很好看的。”
总述:诗句凄凉怜笔势出自《赠虞十五司马》。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