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上延北原秀

诗句
上延北原秀
拼音
 shàng yán běi yuán xiù
平仄
仄平仄平仄
韵脚
去声二十六宥
上一句
盈泽发红蕖
下一句
下属幽人居

「上延北原秀」出自:《仲夏入园中东陂》

方塘深且广,伊昔俯吾庐。环岸垂绿柳,盈泽发红蕖。
上延北原秀,下属幽人居。暑雨若混沌,清明如空虚。
此乡多隐逸,水陆见樵渔。废赏亦何贵,为欢良易摅。
且言重观国,当此赋归欤。

「上延北原秀」作者:

储光羲(707-约760),唐著名诗人。兖州(今属山东)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授汜水尉后为安宜县尉尉。天宝十年(751)转下邽尉,后升任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安史之乱后,被贬谪,死于岭南。为盛唐著名田园山水…

「上延北原秀」辞典释义

◎ 上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上·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註】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上官,複姓。
【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于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韻補】叶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叶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叶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爲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爲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爲是。後倣此。

◎ 延的意思

【寅集下 • 廴】延·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綖。【說文】長行也。
【廣韻】進也。【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儀禮·覲禮】者延之曰升。【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爾雅·釋詁】長也。【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廣韻】遠也。【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爾雅·釋詁】也。【疏】鋪也。
【正韻】納也。【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集韻】及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廣韻】稅也,言也。
【韻會】遷延也,淹久貌。【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却退也。【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盤屈曰宛延。【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註】宛延,長曲貌。
【爾雅·釋詁】閒也。【疏】謂閒。今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地名。【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註】廩延,鄭邑。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姓。【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韻】或作綖。
【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音羨。【集韻】延,及也。【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註】延言互相周通。

◎ 北的意思

【子集下 • 匕】北·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
【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 原的意思

【子集下 • 厂】原·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愚袁切,音元。【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註】孟康曰:原,本也。
【爾雅·釋言】原,再也。【疏】重再也。【易·比卦】原筮元永貞。【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韻會】推原也。【易·繫辭】原始要終。【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註】原,察也。
宥罪曰原。【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
通作源。【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姓。【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註】原褚,二姓也。
州名。【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韻補】叶虞雲切。【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

◎ 秀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秀·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繡。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詩·大雅】實發實秀。○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漢儒據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生民篇》云實發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此說甚是。《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漢儒之誤。
凡草皆得言秀。【詩·豳風】四月秀葽。【禮·月令】孟夏苦菜秀。
三秀,芝草。【楚辭·九歌】采三秀於山閒。
秀氣。【禮·禮運】人者,五行之秀氣。【周子·太極圖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秀士,秀才。【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史記·賈誼傳】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韻會】秀才之名始此,後光武名秀,改爲茂才。
州名。漢屬會郡,五代晉錢元瓘奏置秀州,宋慶元改嘉興府。
姓。
與綉通。【石鼓文】秀弓寺射。【註】綉弓,戎弓也。
叶思久切,音又。【詩·大雅】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好叶訐口切。

总述:诗句上延北原秀出自《仲夏入园中东陂》。作者是唐朝诗人储光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