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参差羞杀白芙蓉
- 拼音
- cēn cī xiū shā bái fú róng
- 平仄
- 平平平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二冬
- 上一句
- 莫向秋池照绿水
「参差羞杀白芙蓉」出自:《逢邻女》
莫向秋池照绿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参差羞杀白芙蓉」作者: 北朝乐府
「参差羞杀白芙蓉」辞典释义
◎ 参差的意思
⒈ 不齐貌。
引《诗·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汉 张衡 《西京赋》:“华 岳峩峩,冈峦参差。”
唐 孟郊 《旅行》诗:“野梅参差发,旅榜逍遥归。”
宋 苏轼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之一:“野水参差落涨痕,疎林欹倒出霜根。”
朱自清 《荷塘月色》:“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⒉ 纷纭繁杂。
引三国 魏 左延年 《秦女休行》:“平生衣参差,当今无领襦。”
南朝 齐 谢朓 《酬王晋安》诗:“悵望一涂阻,参差百虑依。”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多於周身之帛缕。”
明 夏完淳 《怀李舒章》诗:“浮云出修坂,余心常参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怪萝参差,使人骇惧。”⒊ 蹉跎;错过。
引唐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诗:“莫学 东山 卧,参差老 谢安。”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八:“再试,退解头 宋言 为第六十五人,如闻来唁, 宋 曰:‘来春之事,甘已参差。’ 李播 舍人放榜,以 言 为第四人及第。 言 感恩深,实为望外也。”
清 纳兰性德 《浣溪纱》词:“远信不归空竚望,幽期细数却参差。”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梁 君到后,约我两次,都参差了,没有遇见。”⒋ 远离;阻隔。
引宋 范仲淹 《与知郡职方书》:“切少烦躁,损气伤神,益为灾矣……奉忧之心,公必悉之,其如参差,无以为力,奈何!奈何!”
元 邓牧 《寄友》诗:“我还 吴,君适 越,遥隔三江共明月。明月可望,佳人参差。笑言何时,写我相思。”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牵挂》套曲:“往来迢递,终始参差,一简书写就了情词。”⒌ 差不多;几乎。
引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若对至尊前,公作如此事,参差斫却你头。”
唐 周濆 《逢邻女》诗:“莫向秋池照緑水,参差羞杀白芙蓉。”
宋 柳永 《望海潮》词:“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鶯鶯 在 普救,参差被虏。”⒍ 很快;顷刻。
引前蜀 贯休 《古塞曲》之三:“百万精兵动,参差便渡 辽。”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四折:“好嶮些儿嶮些儿遭横死,死在参差,命若悬丝。”
元 无名氏 《黄鹤楼》第三折:“谁承望命在参差,任渔公自三思,空有翻波志,他可便见的在钢刀下死。”⒎ 不一致;矛盾。
引《庄子·秋水》:“无一而行,与道参差。”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夫以一家之言,一人之説,而参差相背,前后不同,斯又不足观也。”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夫妻情爱重,致令父子语参差。”
《儒林外史》第八回:“为这交盘的事,彼此参差着, 王太守 不肯就接。”
楼适夷 《痛悼傅雷》:“那时我们虽以数年阔别后的重逢而感到高兴,但在有些事情的观点上发生了参差。”⒏ 差池;差错。
引唐 元稹 《代九九》诗:“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难道耍我不成?还是相约里头,有甚么説话参差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明日再烦一往,当令见一如意郎君。妾少读相人书,颇不参差。”
《红色歌谣·十二月歌》:“或有参差,你要多指导。”⒐ 古代乐器名。洞箫,即无底的排箫。亦名笙。相传为 舜 造,象凤翼参差不齐。参阅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箫》、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笙》。
引《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唐 皎然 《同李中丞洪水亭夜集》诗:“佳人但莫吹参差,正怜月色生酒卮。”
清 秋瑾 《挽故人陈阕生》诗:“喜音时按玉参差,好客每陈金凿落。”◎ 羞的意思
【未集中 • 羊】羞·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廣韻】息流切【集韻】思留切,音脩。【說文】進獻也。从羊。羊,所進也。从丑,丑亦聲。又【廣韻】致滋味爲羞。【周禮·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飲膳羞。【註】羞,有滋味者。【又】羞用百有二十品。【註】羞出于牲及禽獸,以備滋味,謂之庶羞。又【禮·月令】群鳥養羞。【註】羞謂所食也。又【廣韻】進也。【書·盤庚】今我旣羞,告爾于朕志。【傳】已進告汝之後。又【廣韻】恥也。【書·說命】惟口起羞。【疏】惟口出令,不善以起羞辱。又【韻補】叶息救切。【張載·七命】繁肴旣闋,亦有寒羞。商山之果,漢臯之楱。楱音凑。【正字通】俗作羞。◎按說文在丑部,今从正字通倂入。◎ 杀的意思
【辰集下 • 殳】杀·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所八切【集韻】【韻會】【正韻】山戛切,音煞。【說文】戮也。【周禮·春官】內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詔王治。五曰殺。【疏】太宰有誅無殺。此有殺無誅者,誅與殺相因,見爲過不止,則殺之也。又【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註】斬以鈇鉞,殺以刀刃。又【爾雅·釋詁】殺,克也。【郭註】隱元年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又獲也。【禮·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殺,獲也。又同死。【孟子】凶年不能殺。又忘也。【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註】李軌云:殺,猶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營生爲殺生。又薙草曰殺。【禮·月令】利以殺草。又霜殺物曰殺。【春秋·僖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左傳·桓五年】始殺而嘗。又以火炙簡爲殺靑。【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以寫經書。【註】殺靑者,以火炙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亦爲汗靑,義見【劉向·別錄】。又矢名。【周禮·夏官·司弓矢】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註】殺矢,言中則死。又【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又刷也。【釋名】摩挲猶抹殺。又【集韻】【韻會】桑葛切,音薩。散貌。【史記·倉公傳】望之殺然黃。【註】徐廣曰:殺,蘇葛反。正義曰:蘇亥反。又掃滅之也。【前漢·谷永傳】未殺災異。又騷殺,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飛流蘇之騷殺。又【集韻】私列切,音薛。與同。蹩,旋行貌。【莊子·馬蹄篇】蹩躠爲仁。向崔本作弊殺。又【廣韻】【集韻】【韻會】所界切,音鎩。降也,減削也。【周禮·秋官·象胥】國新殺禮,凶荒殺禮。【禮·大傳】五世而緦殺同姓也。又【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又【正韻】所賣切,音曬。義同。又毛羽敝曰殺。【詩·豳風·予羽譙譙傳】譙譙,殺也。又【周禮·天官·瘍醫】劀殺之劑。【註】殺謂以藥食其惡肉。又噍殺,音也。【禮·樂記】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註】噍則竭而無澤,殺則減而不隆。又剪縫也。【論語】非帷裳,必殺之。亦作。又韜屍之具,上曰質,下曰殺。【儀禮·士喪禮】䞓殺,掩足。又疾也。【白居易·半開花詩】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自註】殺,去聲。【正字通】今樂府家有元殺、旁殺之別,元人傳奇《白鶴子》一殺、二殺卽其遺聲也。俗讀生殺之殺,非。【集韻】或作閷煞。又【集韻】【韻會】所例切,音㡜。亦降也。又【集韻】式吏切,音試。同弑。【前漢·高帝紀】項羽放殺其主。【註】殺,當作弑。又【班固·西都賦】掎僄狡,㧖猛噬,脫角挫脰,徒搏獨殺。【註】殺,亦叶式吏切。又叶色櫛切,音瑟。【梁肅·兵箴】傳美干戈,易載以律。古之睿知,神武不殺。又叶式列切,音設。【束皙·近遊賦】繫複襦以御冬,脅汗衫以當熱。帽引四角之縫,裙爲數條之殺。殺,一作。◎ 白的意思
【午集中 • 白】白·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旁陌切【集韻】【韻會】【正韻】薄陌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又【禮·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又【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又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又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又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又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又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又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又【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又【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又【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又【前漢·法志】罪人爲白粲。【註】坐擇米使正白,三歲也。又【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又【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又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又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又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又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又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又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又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又【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又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又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又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又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又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又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又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又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又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又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又白楊提,代北三字姓。又【諡法】外內貞復曰白。又【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又【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又【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又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又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又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芙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芙·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唐韻】防無切【集韻】【韻會】馮無切,音鳧。【說文】芙蓉也。【爾雅·釋草】荷,芙蕖。詳蓉、蕖字註。◎ 蓉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蓉·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10
【唐韻】【集韻】餘封切,音容。【說文】芙蓉也。【屈原·離騷】集芙蓉以爲裳。【註】芙蓉,蓮華也。又【韻會】木芙蓉,一名拒霜花,一名木蓮。又【韻補】于方切,音王。【徐幹·七喩】懸明珠于長韜,燭宵夜而爲陽。元鬢擬于元霧,豔色過乎芙蓉。
总述:诗句参差羞杀白芙蓉出自《逢邻女》。作者是唐朝诗人周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