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八月萧条九月时
- 拼音
- bā yuè xiāo tiáo jiǔ yuè shí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
- 下一句
- 沙蝉海燕各分飞
「八月萧条九月时」出自:《秋晚林中寄宾幕》
砧杵先催试熟衣。泉漱玉声冲石窦,橘垂朱实压荆扉。
无过纵有家山思,印绶留连争得归。
「八月萧条九月时」作者: 方干
「八月萧条九月时」辞典释义
◎ 八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八·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拔切,音捌。【說文】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徐曰】數之八,兩兩相背,是別也。少隂數,木數也。【玉篇】數也。又【集韻】補內切,音背。【趙古則六書本義】八,音背,分異也,象分開相八形,轉爲布拔切,少隂數也。又【韻補】叶筆別切,音䇷。【張衡·舞賦】聲變諧集,應激成節。度終復位,以授二八。又【韻補】叶必益切,音璧。【張衡·西京賦】叉簇之所攙捔,徒搏之所撞㧙。白日未及移,巳獮其什七八。又八八。【通雅】八八,外國語稱巴巴。【唐書·李懷光傳】德宗,以懷光外孫燕八八爲後。◎ 月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月·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又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又【韻補】叶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又叶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萧条的意思
⒈ 寂寞冷落;凋零。
引《楚辞·远游》:“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
宋 王安石 《离鄞至菁江东望》诗:“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叶圣陶 《我们的骄傲》:“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⒉ 指政治、经济等不景气;衰微;衰退。
引三国 魏 曹植 《卞太后诔》:“皇室萧条,羽檄四布,百姓欷歔,婴儿号慕,若丧考妣,天下縞素。”
《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旧 楚 萧条,仍岁多故,政荒人散,实须缉理。”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赵太学 是个书生,不会经营家务,家事日渐萧条。”
曹禺 《日出》第二幕:“你难道不知道现在市面萧条,经济恐慌?”⒊ 疏散;稀疏。
引汉 扬雄 《羽猎赋》:“羡漫半散,萧条数千里外。”
五代 张泌 《边上》诗:“山河惨淡关城闭,人物萧条市井空。”
宋 陆游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岷江雪山》诗:“白髮萧条吹北风,手持巵酒酹江中。”
元 虞集 《画鹤》诗:“薛公 少保昔画鹤,毛羽萧条向寥廓。”
郁达夫 《蜃楼》:“大约是因为一年将尽了,游客萧条。”⒋ 匮乏。
引元 无名氏 《鸳鸯被》楔子:“争奈囊底萧条,盘缠缺少。”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但阿姊千里间关,同郎君远去,囊篋萧条,曾无约束,此乃吾等之事,当相与共谋之,勿令姊有穷途之虑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黄金已尽,囊槖萧条。”⒌ 犹逍遥。闲逸貌。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明帝 问 周伯仁 :‘卿自谓何如 庾元规 ?’对曰:‘萧条方外, 亮 不如臣;从容廊庙,臣不如 亮。’”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 孙兴公 :‘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於斟酌时宣,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復託怀玄胜,远咏 老 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槟榔》:“﹝ 俞益期 与 韩康伯 牋曰:﹞步其林,则寥朗,庇其阴,则萧条,信可以长吟,可以远想矣。”⒍ 消瘦貌。
引明 唐寅 《题画白乐天》诗:“苏州 刺史 白尚书,病骨萧条酒盏疏。”
⒎ 简陋。
引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薛逢 )行李萧条。”
清 周亮工 《送朱静一还九华》诗:“萧条襆被好容颜,七十怀人涉远山。”
丁玲 《团聚》:“她看见这萧条的行旅时,暗暗的惊诧着。”◎ 九的意思
【子集上 • 乙】九·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1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己有切,音久。數也。【說文】陽之變也。【易·乾·文言】乾元用九,天下治也。【列子·天瑞篇】一變而爲七,七變而爲九,九變者,究也。又算法曰九九。【韓詩外傳】齊桓公設庭爎待人士,不至。東野有以九九見者,曰:九九薄能耳,君猶禮之,况賢於九九者乎。【註】若今九章算法。又【荆楚歲時記】俗用冬至次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爲寒盡。又【史記·騶衍傳】中國之外,有赤縣神州者九。又九之爲言多也。【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國,言叛者衆,非實有九國也。宋趙鵬飛曰:會葵丘惟六國,會鹹牡丘皆七國,會淮八國,猶漢紀謂叛者九起也。又陽九,戹也。【左思·吳都賦】世際陽九。【註】陽戹五,隂戹四,合爲九。又姓。又複姓。【何氏姓苑】岱縣人,姓九百,名里。又秦穆公時九方阜,一名歅。善相馬,見【列子】。又隷書防詐譌,凡紀數,九借用玖。【絳曰】洪容齋五筆,九作久,陽數九爲老久義也。玖,黑色玉也。借作玖,非。又【韻會】渠尤切,音仇。國名。【史記·殷本紀】九侯。【註】音仇。又【集韻】【正韻】居尤切,音鳩。聚也。【論語】九合諸侯。【莊子·天下篇】禹親操橐耜,以九雜天下之川。【註】九,讀糾。糾合錯雜,使川流貫穿注海也。九與鳩糾勼通。◎ 月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月·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厥切,音軏。【說文】闕也。太隂之精。【釋名】月,缺也,滿則缺也。【易·繫辭】隂陽之義配日月。【禮·祭義】月生於西。【公羊傳·莊二十五年註】月者,土地之精。【史記·天官書註】月者,隂精之宗。【淮南子·天文訓】水氣之精者爲月。又【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傳】一歲十二月,月三十日,三歲則置閏焉。又【洪範】二曰月。【傳】所以紀一月。【疏】從朔至晦,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禮·禮運】月以爲量。【註】天之運行,每三十日爲一月。又姓。金月彥明首建孔子廟,明洪武中有月輝、月文憲。又外國名。【前漢·霍去病傳】遂臻小月氏。又【韻補】叶危睡切。【曹植·七啓】世有聖宰,翼帝霸世。同量乾坤,等曜日月。又叶魚橘切。【黃庭經】洞房靈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三光煥照入子室。【類篇】唐武后作囝。【正字通】肉字偏旁之文本作肉。石經改作月,中二畫連左右,與日月之月異。今俗作月以別之。月中从冫,不从二作。◎ 时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时·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又【韻會】辰也,十二時也。又【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又【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又【博雅】善也。【廣韻】中也。又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又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又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又【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又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总述:诗句八月萧条九月时出自《秋晚林中寄宾幕》。作者是唐朝诗人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