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

唐代 · 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0)
纠错/补充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翻译和注释

赏析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拼音版

zhú wǔ piāo qīng xiù ,chuán gē gòng rào liáng 。dòng zhī shēng luàn yǐng ,chuī huā sòng yuǎn x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作者

虞世南生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虞世南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少时曾受学于吴郡文学家顾野王,在长达10余年的寒窗苦读中,精思不倦,废寝忘食。陈文帝知其博学多才,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兄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隋大业中,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但炀帝嫌其刚直,10年不予徙升。而虞世基因善于媚言取宠,被炀帝视为心腹,结果与炀帝同被宇文化及杀死。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任命虞世南为秦府参军,后迁太子中舍人。李世民即位后,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继转秘书监。虞世南年轻时曾向绍兴智永法师学习书法。智永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藏有王羲之传世真迹,虞世南因此尽得王书真髓,成为一代大家。他晚年自撰自书的《孔子庙堂碑》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以致黄庭坚有「千两黄金哪购得」之叹。据传,唐太宗向虞世南学习书法时,感到「戈」法最难摆布,有一次写到「戬」字,便将右边空着,请虞世南补上,然后叫魏征品评。魏征说:「皇上所写的字,惟有'戈'旁与世南最为逼似!」太宗听后,叹服不已。 虞世南虽然外形文弱,但志性刚烈。他议论持正,敢于进谏,曾借陇右山崩等自然灾害,劝谏太宗整顿刑狱,救济灾民;又借星象变异,劝告太宗戒骄戒躁,慎终如故;太宗准备厚葬高祖时,他援引前代典法,主张薄葬;太宗晚年喜好田猎,他又劝谏「时息猎车」,以免扰民。唐太宗为此赞叹道:「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并称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李世民初即位时,虞已年近七十。当时他就请求告老,未获允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才同意他退下来,当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终年81岁。太宗为他的死「哭之甚恸」,让他陪葬昭陵,赠他礼部尚书,赐他谥号文懿,还把他的像画在凌烟阁上,虞世南真可说是「备受哀荣」的了。

精彩推荐

  • 咏风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 奉和咏日午

    曦车日亭午,浮箭未移晖。日光无落照,树影正中围。
    草萎看稍靡,叶燥望疑稀。昼寝惭经笥,暂解入朝衣。

  • 奉和望月应魏王教

    层轩登皎月,流照满中天。色共梁珠远,光随赵璧圆。
    落影临秋扇,虚轮入夜弦。所欣东馆里,预奉西园篇。

  • 奉和咏弓

    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

  • 奉和咏雨应诏

    舞商初赴节,湘燕远迎秋。飘丝交殿网,乱滴起池沤。
    激溜分龙阙,斜飞洒凤楼。崇朝方浃宇,宸盼俯凝旒。

  • 咏风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一)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版本二)

  •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昨夜蒲萄初上架,
    今朝杨柳半垂堤。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
    请语东风催后骑,并将歌舞向前谿.

  • 和咏廨署有樱桃

    上林天禁里,芳树有红樱。江国今来见,君门春意生。
    香从花绶转,色绕佩珠明。海鸟衔初实,吴姬扫落英。
    切将稀取贵,羞与众同荣。为此堪攀折,芳蹊处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