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唐代 · 骆宾王
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穴疑丹凤起,场似白驹来。
一命沦骄饵,三缄慎祸胎。不言劳倚伏,忽此遘邅回。
骢马刑章峻,苍鹰狱吏猜。绝缣非易辨,疑璧果难裁。
揆画惭周道,端忧滞夏台。生涯一灭裂,岐路几裴徊。
青陆春芳动,黄沙旅思催。圆扉长寂寂,疏网尚恢恢。
入阱先摇尾,迷津正曝腮。覆盆徒望日,蛰户未经雷。
霜歇兰犹败,风多木屡摧。地幽蚕室闭,门静雀罗开。
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汉阳穷鸟客,梁甫卧龙才。
有气还冲斗,无时会凿坏。莫言韩长孺,长作不然灰。
(0)
纠错/补充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翻译和注释

赏析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拼音版

xī suì féng yáng yì ,guān guāng guì chǔ cái 。xué yí dān fèng qǐ ,chǎng sì bái jū lái 。
yī mìng lún jiāo ěr ,sān jiān shèn huò tāi 。bú yán láo yǐ fú ,hū cǐ gòu zhān huí 。
cōng mǎ xíng zhāng jun4 ,cāng yīng yù lì cāi 。jué jiān fēi yì biàn ,yí bì guǒ nán cái 。
kuí huà cán zhōu dào ,duān yōu zhì xià tái 。shēng yá yī miè liè ,qí lù jǐ péi huái 。
qīng lù chūn fāng dòng ,huáng shā lǚ sī cuī 。yuán fēi zhǎng jì jì ,shū wǎng shàng huī huī 。
rù jǐng xiān yáo wěi ,mí jīn zhèng pù sāi 。fù pén tú wàng rì ,zhé hù wèi jīng léi 。
shuāng xiē lán yóu bài ,fēng duō mù lǚ cuī 。dì yōu cán shì bì ,mén jìng què luó kāi 。
zì mǐn qín yuān tòng ,shuí lián chǔ zòu āi 。hàn yáng qióng niǎo kè ,liáng fǔ wò lóng cái 。
yǒu qì hái chōng dòu ,wú shí huì záo huài 。mò yán hán zhǎng rú ,zhǎng zuò bú rán h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作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也就是唐代建国的第二年,在乌伤城北一个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名叫骆家塘的小村庄里,后来成为“初唐四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之一的骆宾王,诞生来到人间。骆姓是古乌伤的名门望族特有的姓,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了骆俊、骆统、骆秀一门祖孙三人,成为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和志行卓越的俊士,一直为史家所称道。此后骆族虽然簪缨不绝,代有才人,但到骆宾王出生之前,家族已经衰落。然而诗书传家、清节自守的家风却始终不变。

骆宾王的祖父,早年也曾担任过地方小吏,隋末为避兵乱,弃职回家闲居,过着耕读自娱的农家生活。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为人豁达大度,和地方上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宾王的父亲骆履元,就是在他的精心培育和言行熏陶下,成长为一个经纶满腹、志行超逸、在当地颇有声望的才士。如今第三代的长孙降临人世,为这个和睦欢乐的家庭更增添了一分喜气。祖、父两个忙不迭地翻检古籍,要为小儿取一个好的名字。

出于久乱求治的心切,加上望子成龙的渴望,父子两人经过一番推敲,最后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用意是期望小生命长成后,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骆宾王长大以后,深谙祖、父命名的苦心,于是矢志不渝,始终以自己的名、字作为言行进止的座右铭,力图辅君佐国,干一番事业。然而世海泛浊,正道难行,迎接他的却是一连串的波折与不幸。又是罢官贬职,又是诬赃下狱,命运乖蹇,壮志难酬。最后遁迹荒野,客死他乡,连骸骨下落也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果怕是祖、父为他命名时所始料不及的。

唐朝建国以后,为了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很快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种蒸蒸向上的社会气氛激励下,根据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教诲和家族“簪缨传家”的传统,学业修成,等待传飞腾跃的骆履元,在家里待不住了。在父亲的指点下,他打点行装,离家出游,上京谋仕去了,把小宾王的教育和养抚留给自己的父亲和年轻的妻子。为了使自己的期望成为现实,祖父对骆宾王的教育称得上是呕心沥血。还在宾王开始咿哑学语的时候,祖父就经常把孙子抱坐在膝上,教他朗读简易的诗文。大约是“天之欲降大任于斯人”吧,一开始骆宾王对诗文吟读就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仿佛和它们有天合之缘。一首诗只消教几遍,他就能用吐字还不十分清晰的童音朗诵出来。抑扬顿挫,颇合规矩,而且经久不忘。这种天赋的资质与灵性,使祖父兴奋不已,脸上总是荡漾着笑容。合家人的生活也因此增添了不少欢乐。

转眼间,骆宾王已经五六岁,他不仅已熟记不少诗文,而且在祖父的指导下,还能吟句作文。祖父经常向他讲述的历史掌故和人物故事,在他的脑子里积存起来,使他拥有了初步的文史知识。对儒家处世做人的道理,虽然还不能深切理会,但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应该说骆宾王的启蒙教育是十分出色的,他心中的智慧之门,很早地被打开了。

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具体情节是否如此,史无明载,这里只能按传说缀成。但这首诗,像春风一样,很快就广为流传,成为各地学童人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骆宾王从此也就得到“江南神童”的美誉。

随着岁月的流转,这首诗连同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今不仅国内人人都在传唱,而且冲出国境,成为儿歌的经典和智慧的象征。永远放射着光芒。

骆宾王的父亲外出谋仕,经过几番拼搏,终于京试中式,被授予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令。消息传来,合族振奋。他在博昌任上忙完交接事务之后,就抽暇南下,返乡省亲祭祖。然后携妻、儿北上,同居任所。

骆宾王离开义乌的时候,年龄大约在10岁左右。虽然他在家乡已经享有神童的美誉,但从祖父那里接受的仅仅是启蒙教育。父亲认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进行严格的系统教育。一方面他亲自督导,让宾王继续承接家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把宾王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齐鲁学风的熏陶。

除了在县学馆学习之外,父亲还让骆宾王结交齐鲁一带的名士,使他在广泛的交游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学识。在后来写的《与博昌父老书》中,骆宾王曾有“张学士溘从朝露,辟闾公倏掩夜台”的话。这“张学士”和“辟闾公”,就是当年骆宾王与之交游的良师益友。若干年以后,骆宾王再回博昌,则两人已双双去世。所以他“感今怀古,不觉涕之无从也”。

正当骆宾王学业蒸蒸日上,心怀凌云之志,打算通过试场拼搏,以实行“利用宾于王”的理想的时候,父亲突然病死任上。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对骆宾王来说,无异于猛雷轰顶,使他于悲伤之中,又惊愕得不知所措。因为这时他年仅十七八岁,还缺乏处世经验和应变能力。幸好骆履元为官清正,做人刚直,很受当地父老乡绅的拥戴。加上和附近州县官佐的关系也很好,所以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孤儿寡母料理丧事。按照丧制,骆宾王停学守孝。待到三年服满,家计已十分艰难。其时兖州瑕丘县的韦明府(唐时称县令为明府),是骆履元生前挚友。为了周济骆宾王一家数口的生活,就把他们母子接到瑕居居住。一边资助日常的生活费用,一边帮助骆宾王做好上京赴考的一切准备。

当时上京考试,必须经地方举送。举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学馆”选送,称为“生徒”;二是由州、县考送,称作“乡贡”。骆宾王父殁守孝,已经离开博昌学馆,现在又移居瑕居,所以只能以“乡贡”的资格入京考试。当时“乡贡”的名额,规定很严,一个州只有二三名。幸亏骆宾王在齐鲁已颇有名望,加上父亲一些朋友的关照,他在州、县竞选中顺利地过了关。于是怀着鹏飞龙腾的渴望,他辞别母亲,奔赴长安。满望春闹一搏,扬名大下,然后济世用时,建立功业。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发展,命运之神给予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波折。从此他一直在一条坎坷不平,而且又是荆棘丛生的人生小路上艰难奔波,直到生命的尽头!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精彩推荐

  • 舟中苦热遣怀,奉呈阳中丞通简台省诸公

    愧为湖外客,看此戎马乱。中夜混黎氓,脱身亦奔窜。
    平生方寸心,反掌帐下难。呜呼杀贤良,不叱白刃散。
    吾非丈夫特,没齿埋冰炭。耻以风病辞,胡然泊湘岸。
    入舟虽苦热,垢腻可溉灌。痛彼道边人,形骸改昏旦。
    中丞连帅职,封内权得按。身当问罪先,县实诸侯半。
    士卒既辑睦,启行促精悍。似闻上游兵,稍逼长沙馆。
    怜好彼克修,天机自明断。南图卷云水,北拱戴霄汉。
    美名光史臣,长策何壮观。驱驰数公子,咸愿同伐叛。
    声节哀有馀,夫何激衰懦。偏裨表三上,卤莽同一贯。
    始谋谁其间,回首增愤惋。宗英李端公,守职甚昭焕。
    变通迫胁地,谋画焉得算。王室不肯微,凶徒略无惮。
    此流须卒斩,神器资强干。扣寂豁烦襟,皇天照嗟叹。

  • 和大夫秋夜书情即事

    上略当分阃,高情善闭关。忘机群动息,无战五兵闲。
    铃阁风传漏,书窗月满山。方知秋兴作,非惜二毛斑。

  • 春日书情赠别司空曙

    壮志随年尽,谋身意未安。风尘交契阔,老大别离难。,
    腊近晴多暖,春迟夜却寒。谁堪少兄弟,三十又无官。

  • 奉和张舍人阁老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以书事通简僚友

    紫垣宿清夜,蔼蔼复沈沈。圆月衡汉净,好风松涤深。
    轩窗韵虚籁,兰雪怀幽音。珠露销暑气,玉徽结遐心。
    盛才本殊伦,雅诰方在今。伫见舒彩翮,翻飞归凤林。

  •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寄两省阁老兼呈二起居谏院诸院长

    宠位资寂用,回头怜二疏。超遥比鹤性,皎洁同僧居。
    华组澹无累,单床欢有馀。题诗天风洒,属思红霞舒。
    蔼蔼延閤东,晨光映林初。炉香深内殿,山色明前除。
    对客默焚稿,何人知谏书。全仁气逾劲,大辨言甚徐。
    逸步寄青琐,闲吟亲绮疏。清辉被鸾渚,瑞蔼含龙渠。
    谢监营野墅,陶公爱吾庐。悠然远者怀,圣代飘长裾。
    端弼缉元化,至音生太虚。一戎殄欃枪,重译充储胥。
    借地种寒竹,看云忆春蔬。灵机栖杳冥,谈笑登轩车。
    晚迹识麒麟,秋英见芙蕖。危言直且庄,旷抱郁以摅。
    志业耿冰雪,光容粲璠玙.时贤俨仙掖,气谢心何如。

  • 奉和司空裴相公中书即事通简旧僚之作

    谭笑在岩廊,人人尽所长。仪形见山立,文字动星光。
    日运丹青笔,时看赤白囊。伫闻戎马息,入贺领鸳行。

  •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

    寥廓高翔不可追,风云失路暂相随。方同洛下书生咏,
    又见军前大将旗。雪里命宾开玉帐,饮中请号驻金卮。
    竹林一自王戎去,嵇阮虽贫兴未衰。

  •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迢递天上直,寂寞丘中琴。忆尔山水韵,起予仁智心。
    凝情在正始,超想疏烦襟。凉生子夜后,月照禁垣深。
    远风霭兰气,微露清桐阴。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