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寻山僧不遇作

唐代 · 李白
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阶有鸟迹,禅室无人开。
窥窗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回。
香云遍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青猿哀。
了然绝世事,此地方悠哉。
(0)
纠错/补充

寻山僧不遇作翻译和注释

赏析

寻山僧不遇作拼音版

shí jìng rù dān hè ,sōng mén bì qīng tái 。xián jiē yǒu niǎo jì ,chán shì wú rén kāi 。
kuī chuāng jiàn bái fú ,guà bì shēng chén āi 。shǐ wǒ kōng tàn xī ,yù qù réng péi huí 。
xiāng yún biàn shān qǐ ,huā yǔ cóng tiān lái 。yǐ yǒu kōng lè hǎo ,kuàng wén qīng yuán āi 。
le rán jué shì shì ,cǐ dì fāng yōu zā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寻山僧不遇作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精彩推荐

  • 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

    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
    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
    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
    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
    若访张仲蔚,衡门满蒿莱。

  • 山僧兰若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
    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 寻山家(一作长孙佐辅诗)

    独访山家歇还涉,茅屋斜连隔松叶。
    主人闻语未开门,绕篱野菜飞黄蝶。

  • 题山僧水阁

    山房水阁连空翠,沈沈下有蛟龙睡。
    老僧趺坐入定时,不知花落黄金地。

  • 题僧院引泉

    泉眼高千尺,山僧取得归。架空横竹引,凿石透渠飞。
    洗药溪流浊,浇花雨力微。朝昏长绕看,护惜似持衣。

  • 访僧法通不遇

    访师师不遇,礼佛佛无言。依旧将烦恼,黄昏入宅门。

  • 寻僧不遇

    入门愁自散,不假见僧翁。花落煎茶水,松生醒酒风。
    拂床寻古画,拔刺看新丛。别有游人见,多疑住此中。

  • 寻山

    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
    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