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唐代 ·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0)
纠错/补充

寒食翻译和注释

译文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注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yù)柳斜。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mù)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到燃烛。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开头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城”指春天里的都城长安。“飞花”即花瓣纷纷飘落,点明暮春季节。“无处不”,用双重否定构成肯定,进而写出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写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御柳”是指御苑里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清明这天皇帝还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恩宠。所以诗人在无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随东风飘拂的“御柳”。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汉宫”是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的皇宫。“五侯”一般指东汉时,同日封侯的五个宦官。这里借汉喻唐,暗指中唐以来受皇帝宠幸、专权跋扈的宦官。这两句是说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但皇宫却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得到这份恩典。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这首诗善于选取典型的题材,引用贴切的典故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虽然写得很含蓄,但有了历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会情况的印证,读者还是能了解诗的主题的。

寒食拼音版

【hán shí 】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ú fēi huā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1] rì mù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2]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寒食作者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有《韩君平集》。

精彩推荐

  • 寒食诗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 寒食江州满塘驿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 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

    寒食东郊道,扬鞲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
    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爪屡通中。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然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 寒食应制

    凤城春色晚,龙禁早晖通。旧火收槐燧,馀寒入桂宫。
    莺啼正隐叶,鸡斗始开笼。蔼蔼瑶山满,仙歌始乐风。

  • 寒食江州满塘驿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
    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
    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君肠。

  • 寒食即事

    晋阳寒食地,风俗旧来传。雨灭龙蛇火,春生鸿雁天。
    泣多流水涨,歌发舞云旋。西见之推庙,空为人所怜。

  •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寒食日恩赐火

    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
    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