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把酒对月歌

明代 ·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一作:桃花)
(0)
纠错/补充

把酒对月歌翻译和注释

译文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参考资料:

1、张仲良.壶中天地.武汉市: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88页2、李独醉.饮酒古诗文选译.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161-162页

注释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说:指描写月亮。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安:怎么。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姑苏:苏州的别称。

赏析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并引以自况。“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则是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侧面说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最好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最后作者讲出了他和李白同而不同的一点:“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诗句化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里是说,我虽然没有李白得到皇帝征诏的经历,但也有他那种豪放不羁的禀性,“不上长安”倒也乐得:“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这个茅屋就是作者在苏州建的桃花庵,作者晚年经常在桃花庵饮酒自乐。

  这首诗倜傥不群、超尘脱俗地追求自由反抗权势的精神,和豪放飘逸的句调风格都酷似李白。以其人之风格还咏其人,妙在古今同调。

  作者在这首诗中,用“把酒对月”的举动,处处将自己和李白相联系、相对比,用“月”、“诗”、“酒”为诗思的契机,并贯穿全篇,抒写了李白敢于蔑视权贵的品质,表明了作者学习李白不求功名利禄的愿望和蔑视权贵的态度。

把酒对月歌拼音版

lǐ bái qián shí yuán yǒu yuè ,wéi yǒu lǐ bái shī néng shuō 。
lǐ bái rú jīn yǐ xiān qù ,yuè zài qīng tiān jǐ yuán quē ?
jīn rén yóu gē lǐ bái shī ,míng yuè hái rú lǐ bái shí 。
wǒ xué lǐ bái duì míng yuè ,bái yǔ míng yuè ān néng zhī !
lǐ bái néng shī fù néng jiǔ ,wǒ jīn bǎi bēi fù qiān shǒu 。
wǒ kuì suī wú lǐ bái cái ,liào yīng yuè bú xián wǒ chǒu 。
wǒ yě bú dēng tiān zǐ chuán ,wǒ yě bú shàng zhǎng ān mián 。
gū sū chéng wài yī máo wū ,wàn shù méi huā yuè mǎn tiān 。(méi huā yī zuò :táo huā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把酒对月歌作者

唐寅(1470~1523)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精彩推荐

  •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 一作:桃花)

  •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

    长风霾云莽千里,云气蓬蓬天冒水。
    风收云散波乍平,倒转青天作湖底。
    初看落日沉波红,素月欲升天敛容。
    舟人回首尽东望,吞吐故在冯夷宫。
    须臾忽自波心上,镜面横开十余丈。
    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此时骊龙潜最深,目炫不得衔珠吟。
    巨鱼无知作腾踔,鳞甲一动千黄金。
    人间此境知难必,快意翻从偶然得。
    遥闻渔父唱歌来,始觉中秋是今夕。

  • 广陵秋夜对月即事

    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
    相看醉舞倡楼月,不觉隋家陵树秋。

  • 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

    海门双青暮烟歇,万顷金波涌明月。侯家小儿能觱篥,
    对此清光天性发。长江凝练树无风,浏栗一声霄汉中。
    涵胡画角怨边草,萧瑟清蝉吟野丛。冲融顿挫心使指,
    雄吼如风转如水。思妇多情珠泪垂,仙禽欲舞双翅起。
    郡人寂听衣满霜,江城月斜楼影长。才惊指下繁韵息,
    已见树杪明星光。谢公高斋吟激楚,恋阙心同在羁旅。
    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雒客扶风邬。吴门水驿按山阴,
    文字殷勤寄意深。欲识阳陶能绝处,少年荣贵道伤心。

  • 秋夜对月寄僧特

    忆见特公赏秋处,凉溪看月清光寒。
    今夕深溪又相映,特公何处共团圆。

  • 对月忆嵩阳故人

    团团月光照西壁,嵩阳故人千里隔。
    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

  • 对月

    银轮玉兔向东流,莹净三更正好游。
    一片黑云何处起,皂罗笼却水精球。

  • 对月寄雍陶

    圆明寒魄上,天地一光中。临水通宵坐,知君此兴同。
    华凝衣有露,静极树无风。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