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桃花源记

魏晋 ·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0)
纠错/补充

桃花源记翻译和注释

译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的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注释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常德市一带。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走。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忽逢:忽然遇到。逢:遇到,碰见。夹岸:溪流两岸。杂:别的,其他的。芳草鲜美: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芳: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很,非常。异之:即“以之为异”,对见到的景象感到诧异。异,意动用法,形作动,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认为······是奇异的。之,代词,指见到的景象。复:继续。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词类活用)欲:想要。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林:代指桃花林。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尽:消失(词类活用)便:于是,就。得:发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似的。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初:起初,刚开始。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复:又,再。行:行走。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平坦。旷:开阔;宽阔。屋舍:房屋。俨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之:这。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衣着:穿着打扮。悉:全,都。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并:都。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乃大惊:于是很惊讶。乃:于是。大:很,非常。从来:从……地方来。具:全都。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要:通“邀”,邀请。(通假字)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消息。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儿女。“妻”“子”是两个词,不是现代汉语的“妻子”今义:男子的配偶。邑人:同县的人。绝境:(古今异义)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明显出路的困境;进退维谷的境地。 绝:绝处。复:再,又。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从这里。遂:于是。间隔:隔断,隔绝。今:现在。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在汉语的“无论”(古今异义)。为:给。具言:详细地说。所闻:指渔人所知道的世事。闻:知道,听说。叹惋:感叹,惋惜。余:其余,剩余。延至:邀请到。延,邀请。至:到。停:停留。辞:辞别。去:离开。语:告诉。不足:不值得。(古今异义)为:介词,向、对。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既:已经。便扶向路:就顺着旧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动词,做标记。(词类活用)及:到达。郡下:太守所在地,指武陵。诣太守:指拜见太守。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如此:像这样,指在桃花源的见闻。即:立即。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寻,寻找。 向,先前。 志(名词),标记。(所+动词译为名词)遂:终于。复:再。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高尚:品德高尚。士:隐士。也:表判断。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词类活用)未:没有。果:实现。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终:死亡。问津:问路,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津:本义渡口。

赏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桃花源记拼音版

  jìn tài yuán zhōng ,wǔ líng rén bǔ yú wéi yè 。yuán xī háng ,wàng lù zhī yuǎn jìn 。hū féng táo huā lín ,jiá àn shù bǎi bù ,zhōng wú zá shù ,fāng cǎo xiān měi ,luò yīng bīn fēn ,yú rén shèn yì zhī 。fù qián háng ,yù qióng qí lín 。

  lín jìn shuǐ yuán ,biàn dé yī shān ,shān yǒu xiǎo kǒu ,fǎng fó ruò yǒu guāng 。biàn shě chuán ,cóng kǒu rù 。chū jí xiá ,cái tōng rén 。fù háng shù shí bù ,huō rán kāi lǎng 。tǔ dì píng kuàng ,wū shě yǎn rán ,yǒu liáng tián měi chí sāng zhú zhī shǔ 。qiān mò jiāo tōng ,jī quǎn xiàng wén 。qí zhōng wǎng lái zhǒng zuò ,nán nǚ yī zhe ,xī rú wài rén 。huáng fā chuí tiáo ,bìng yí rán zì lè 。

  jiàn yú rén ,nǎi dà jīng ,wèn suǒ cóng lái 。jù dá zhī 。biàn yào hái jiā ,shè jiǔ shā jī zuò shí 。cūn zhōng wén yǒu cǐ rén ,xián lái wèn xùn 。zì yún xiān shì bì qín shí luàn ,lǜ qī zǐ yì rén lái cǐ jué jìng ,bú fù chū yān ,suí yǔ wài rén jiān gé 。wèn jīn shì hé shì ,nǎi bú zhī yǒu hàn ,wú lùn wèi jìn 。cǐ rén yī yī wéi jù yán suǒ wén ,jiē tàn wǎn 。yú rén gè fù yán zhì qí jiā ,jiē chū jiǔ shí 。tíng shù rì ,cí qù 。cǐ zhōng rén yǔ yún :“bú zú wéi wài rén dào yě 。”(jiān gé yī zuò :gé jué )

  jì chū ,dé qí chuán ,biàn fú xiàng lù ,chù chù zhì zhī 。jí jun4 xià ,yì tài shǒu ,shuō rú cǐ 。tài shǒu jí qiǎn rén suí qí wǎng ,xún xiàng suǒ zhì ,suí mí ,bú fù dé lù 。

  nán yáng liú zǐ jì ,gāo shàng shì yě ,wén zhī ,xīn rán guī wǎng 。wèi guǒ ,xún bìng zhōng ,hòu suí wú wèn jīn zhě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桃花源记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曾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正象鲁迅所说:「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不但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歌咏了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赞扬了那些壮烈牺牲的人物。当然,他的作品也明显流露了消极的乐天知命和人生无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颓废没落情绪。他的诗的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陶渊明作品的注本,今存较早的本子是宋刊巾箱本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另外,有比较最通行的本子是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

精彩推荐

  • 拟明月何皎皎(安寝北堂上)

    【拟明月何皎皎】 安寝北堂上[1],明月入我牖[2] 。 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3] 。 凉风绕曲房[4],寒蝉鸣高柳。 踟蹰感节物,我行永已久[5] 。 游宦会无成[6],离思难常守[7] 。

  • 却东西门行(鸿雁出塞北)

    【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1],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2] 。 奈何此征夫[3],安得去四方[4]? 戎马不能鞍,销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5],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6],猛兽步高岗[7] 。 狐死犹首丘[8],故乡安可忘!

  • 送应氏(清时难屡得)

    【送应氏】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 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

    【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1],我生之后汉祚衰[2]。天不仁兮降离乱[3],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4],民卒流亡兮共哀悲[5]。烟尘蔽野兮胡虏盛[6],志意乖兮节义亏[7]。对殊俗兮非我宜[8],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9],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10]。云山万重兮归路遐[11],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12],控弦被甲兮为骄奢[13]。两拍张弦兮弦欲绝[14],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15],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16],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17]。鞞鼓喧兮从夜达明[18],胡风浩浩兮暗塞营[19]。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20]。天灾国乱兮人无主[21],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22],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23],雁北归兮为得汉音[24]。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25]。攒眉向月兮抚雅琴[26],五拍泠泠兮意弥深[27]。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28]。夜闻陇水兮声呜咽[29],朝见长城兮路杳漫[30]。追思往日兮行李难[31],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32],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33],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34]。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35],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36]?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37]?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38]?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39]?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40]?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分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41],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42]。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43],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44],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离别[45],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46]。生仍冀得兮归桑梓[47],死当埋骨兮长已矣[48]。日居月诸兮在戎垒[49],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50],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51]。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52]。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53],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54]。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55]。忽遇汉使兮称近沼[56],遣千金兮赎妾身[57]。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58],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59],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60],号失声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61],愁为子兮日无光辉[62],焉得羽翼兮将汝归[63]?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64]。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65]。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66]。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我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自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弯庐兮偶殊俗[67],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68]。子母分离兮意难任[69],同天隔越兮如商参[70]。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71],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72],胡为生我兮独罹此殃[73]?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修阻兮行路难[74]。去时怀土兮心无绪[75],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豗兮筋力单[76]。岂知重得兮入长安[77],叹息欲绝兮泪阑干[78]。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79]。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无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80],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81]。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82],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83]。

  • 驾出北郭门行(驾出北郭门)

    【驾出北郭门行】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1] 。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2] 。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3]」? 「亲母舍我殁[4],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5] 。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6] 。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7] 。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资[8]?」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9] 。

  • 度关山(天地间)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 当墙欲高行(龙欲升天须浮云)

    【当墙欲高行】 龙欲升天须浮云[1], 人之仕进待中人[2] 。 众口可以铄金[3], 谗言三至,慈母不亲[4] 。 愤愤俗间,不辨伪真。 愿欲披心自说陈, 君门以九重[5],道远河无津[6] 。

  • 情诗(微阴翳阳景)

    【情诗】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