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溱洧

先秦 · 诗经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士,方秉蕑兮。士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士,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士,殷其盈矣。士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士,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0)
纠错/补充

溱洧翻译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溱河,洧河,春来荡漾绿波。男男,女女,手拿兰草游乐。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溱河,洧河,春来绿波清澈。男男,女女,游人越来越多。姑娘说:“去看看?”小伙说:“已去过。”“请你再去陪陪我!”洧河那边,真宽敞,真快活。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注释⑴溱(zhēn 针)、洧(wěi 伟):郑国二水名。⑵方:正。涣涣:河水解冻后奔腾貌。⑶士与女:此处泛指男男女女。后文“士”、“女”则特指其中某青年男女。⑷秉:执。蕑(jiān 坚):一种兰草。又名大泽兰,与山兰有别。⑸既:已经。且(cú 徂):同“徂”,去,往。⑹且:再。⑺洵:诚然,确实。訏(xū 虚):广阔。⑻维:发语词。⑼伊:发语词。相谑:互相调笑。⑽勺药:即“芍药”,一种香草,与今之木芍药不同。郑笺:“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⑾浏:水深而清之状。⑿殷:众多。盈:满。⒀将:即“相”。

鉴赏

  读这首诗,千万莫要忽略了其中两个小小的导具:“蕑(兰)”与“勺药”。凭借着这两种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从风俗到爱情的转换,从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转换,也完成了从略写到详写的转换,从“全镜头”到“特写镜头”的转换。要之,兰草与芍药,是支撑起全诗结构的两个支点。

  诗分二章,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民歌特别是“诗三百”这些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自不必言。各章皆可分为两层,前四句是一层,落脚在“蕑”;后八句为一层,落脚在“勺药”。前一层内部其实还包含一个小转换,即自然向人的转换,风景向风俗的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描绘了一幅风景画,也描绘了一幅风俗画,二者息息相关,因为古代社会风俗的形成大多与自然节气有关。原来当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溱水、洧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薛汉《韩诗薛君章句》)。于是诗人唱道:“溱与洧,方涣涣兮。”“涣涣”二字十分传神,令人想起冰化雪消,想起桃花春汛,想起春风骀荡。春天,真的已经降临到郑国大地。在这幅春意盎然的风景画中,人出现了:“士与女,方秉蕑兮”。人们经过一个冬天严寒的困扰,冰雪的封锁,从蛰伏般的生活状态中苏醒过来,到野外,到水滨,去欢迎春天的光临。而人手一束的嫩绿兰草,便是这次春游的收获,是春的象征。“招魂续魄,拂除不详”,似乎有点神秘,其实其精神内核应是对肃杀的冬气的告别,对新春万事吉祥如意的祈盼。任何虚幻的宗教意识,都生自现实生活的真切愿望。在这里,从自然到人、风景到风俗的转换,是通过“溱与洧”和“士与女”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的转换实现的。结构相同的东西可以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对照、联想,因而这里的转换令人觉得顺理成章,毫不突然。

  如果说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向爱情,从“蕑”转向“勺药”。这首诗是以善于转折为人称道的,清人牛运震《诗志》、陈继揆《读诗臆补》皆认为它“妙于用虚字转折”。其实它的“转折之妙”,不仅独在虚字。如上所说,前一层次的从风景向风俗的小转折,是借重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式实现的。这里从风俗到爱情的大转折,则巧妙地利用了“士”、“女”的相同字面:前层的“士与女”是泛指,犹如常说的“士女如云”;后层的“士”、“女”则是特指,指人群中某一对青年男女。字面虽同,对象则异。这就使转折完成于不知不觉之间,变换实现于了无痕迹之中。诗意一经转折,诗人便一气直下,一改前面的宏观扫描,将“镜头”对准了这对青年男女,记录下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更凸现出他们手中的芍药,这爱的信物,情的象征。总之,兰草“淡出”,芍药“淡入”,情节实现了“蒙太奇”式的转换。

  于是,从溱、洧之滨踏青归来的人群,有的身佩兰草,有的手捧芍药,撒一路芬芳,播一春诗意。千载而下的读者,也分明可以听到他们的欢歌笑语。

  尽管小小的郑国常常受到大国的侵扰,该国的统治者也并不清明,但对于普普通通的人民来说,这个春天的日子仍使他们感到喜悦与满足,因为他们手中有“蕑”,有“勺药”,有美好生活的憧憬与信心。

  来自民间的歌手满怀爱心和激情,讴歌了这个春天的节日,记下了人们的欢娱,肯定和赞美了纯真的爱情,诗意明朗,欢快,清新,没有一丝“邪思”。后世的经学家诬之为“刺乱也”,那是太煞风景了。道学家咒之为“淫诗”,那是太抹煞人性了。

溱洧拼音版

qín yǔ wěi ,fāng huàn huàn xī 。shì yǔ nǚ ,fāng bǐng jiān xī 。nǚ yuē guān hū ?shì yuē jì qiě 。qiě wǎng guān hū ?wěi zhī wài ,xún xǔ yú qiě lè 。wéi shì yǔ nǚ ,yī qí xiàng xuè ,zèng zhī yǐ sháo yào 。
qín yǔ wěi ,liú qí qīng yǐ 。shì yǔ nǚ ,yīn qí yíng yǐ 。nǚ yuē guān hū ?shì yuē jì qiě 。qiě wǎng guān hū ?wěi zhī wài ,xún xǔ yú qiě lè 。wéi shì yǔ nǚ ,yī qí jiāng xuè ,zèng zhī yǐ sháo yà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溱洧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精彩推荐

  • 古意六首

    幽人在何所,紫岩有仙躅。月下横宝琴,此外将安欲。
    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漆抱蛟龙唇,丝缠凤凰足。
    前弹广陵罢,后以明光续。百金买一声,千金传一曲。
    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
    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
    霜霰封其柯,鹓鸾食其实。宁知轩辕后,更有伶伦出。
    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
    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
    宝龟尺二寸,由来宅深水。浮游五湖内,宛转三江里。
    何不深复深,轻然至溱洧。溱洧源流狭,春秋不濡轨。
    渔人递往还,网罟相萦藟。一朝失运会,刳肠血流死。
    丰骨输庙堂,鲜腴藉笾簋。弃置谁怨尤,自我招此否。
    馀灵寄明卜,复来钦所履。
    松生北岩下,由来人径绝。布叶捎云烟,插根拥岩穴。
    自言生得地,独负凌云洁。何时畏斤斧,几度经霜雪。
    风惊西北枝,雹陨东南节。不知岁月久,稍觉枝干折。
    藤萝上下碎,枝干纵横裂。行当糜烂尽,坐共灰尘灭。
    宁关匠石顾,岂为王孙折。盛衰自有时,圣贤未尝屑。
    寄言悠悠者,无为嗟大耋。
    桂树何苍苍,秋来花更芳。自言岁寒性,不知露与霜。
    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连拳八九树,偃蹇二三行。
    枝枝自相纠,叶叶还相当。去来双鸿鹄,栖息两鸳鸯。
    荣荫诚不厚,斤斧亦勿伤。赤心许君时,此意那可忘。
    彩凤欲将归,提罗出郊访。罗张大泽已,凤入重云飏.
    朝栖昆阆木,夕饮蓬壶涨。问凤那远飞,贤君坐相望。
    凤言荷深德,微禽安足尚。但使雏卵全,无令矰缴放。
    皇臣力牧举,帝乐箫韶畅。自有来巢时,明年阿阁上。

  •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

    自初宾上国,乃到邹人乡。曾点与曾子,俱升阙里堂。
    武皇恢大略,逸翮思寥廓。三居清宪台,两拜文昌阁。
    为道既贞信,处名犹謇谔。铁柱励风威,锦轴含光辉。
    夜闻持简立,朝看伏奏归。洞门清佩响,广路玉珂飞。
    骧首入丹掖,抟空趋太微。丝纶逢圣主,出入飘华组。
    愔愔宿帝梧,侃侃居文府。海内语三独,朝端谋六户。
    善计在弘羊,清严归仲举。侍郎跨方朔,中丞蔑周处。
    天眷择循良,惟贤降宠章。分符指聊摄,为政本农桑。
    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随车微雨洒,逐扇清风飏.
    既以迁列国,复兹邻帝乡。褰帷乃仍旧,坐啸非更张。
    居敬物无扰,履端人自康。薄游出京邑,引领东南望。
    林晚鸟雀噪,田秋稼穑黄。成皋天地险,广武征战场。
    道丧苦兵赋,时来开井疆。霏霏渠门色,晻晻制岩光。
    徒念京索近,独悲溱洧长。大明潜照耀,淑慝自昭彰。
    昔岁幸西土,今兹归洛阳。同焉知郑伯,当辅我周王。

  • 酬别留后侍郎(蔡平,命马总为留后)

    为文无出相如右,谋帅难居郤縠先。
    归去雪销溱洧动,西来旌旆拂晴天。

  • 戏题阶前芍药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

  • 经溱洧

    落日驻行骑,沉吟怀古情。郑风变已尽,溱洧至今清。
    不见士与女,亦无芍药名。

  • 浣溪沙(赏芍药)

    楼子包金照眼新。香根犹带广陵尘。翻阶不羡掖垣春。
    不分与花为近侍,难甘溱洧赠闲人。如羞如怨独含颦。

  • 水调歌头(上巳和黄成之韵)

    尚记春归日,锦绣里江城。谁推日驭西去,水认故乡痕。鱼鸟自飞自跃。红紫谁开谁落。天运渺无声。四序镇如此,当当复亭亭。
    是何年,修禊事,畅幽情。竞传元巳天气,别是一般清。便引郑郊溱洧。不道孔门沂泗。大道掌如平。待挽迷津者,都向此中行。

  • 载驰(载驰载驱)

    【载驰】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 驱马悠悠,言至于漕。[1]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我思不远。[2]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3] 陟彼阿丘,言采其芒。[4]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 许人尤之,众樨且狂。[5]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6] 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