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节南山

先秦 · 诗经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惨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

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

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0)
纠错/补充

节南山翻译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嵯峨终南山上,巨石高峻而耸巅。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民众都唯你俩是看。忧国之心如火炎炎,谁也不敢随口乱谈。国脉眼看已全然斩断,为何平时竟不予察监!  那嵯峨终南山上,丘陵地多么广阔。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执政不平究竟为何?苍天正又一次降下饥疫,死丧和祸乱实在太多。民众言论中不再有好话,你们竟还不惩戒自我!  你们史尹和太师二人,原该是咱周室的柱石。掌握了国枢的钧轮,四方诸侯靠你们维系,大周天子靠你们辅佐,也使人民踏实心不迷。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不该断绝人民的生机。  处事不诚心不亲自办理,百姓对你们就不相信。不咨询耆旧不晋用少俊,岂不是欺罔了君子正人?施政应当平等应当躬亲,不应该与那些小人接近;瓜葛不断的裙带姻亲,不应该偏袒而委以重任!  老天爷真是不光明,降下如此的大祸乱。老天爷实在不聪慧,降下如此的大灾难。君子执政如临渊履冰,才能使民众心安。君子执政如碗水持平,憎恶忿怒才能被弃捐。  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祸乱从此再无法平定。一月连着一月竞相发生,使庶民从此无法安宁。忧国之心如醉酒般难受,有谁能掌好权平理朝政?如不能躬亲去施政,悴劳的仍是众百姓。  驾上那四匹久羁的公马,这四马都有肥大的脖颈。我举目四望到处是祸乱,局促狭小无处可以驰骋。  当你们之间恶感正烈,你们彼此就倾轧不歇。既已怒火平息回嗔作喜,又像宾主般互相酬酢。  老天以灾祸显示不平,我王天子也不得康宁。太师史尹不自惩邪心,反而怨怒人们对其规正。  我家父作此一篇诗诵,以追究王朝祸乱的元凶。该改变改变你们的邪心,以求德被四方万邦齐同。

注释(1)节:通“巀”。长言之则为巀嶭(jié niè),亦即嵯峨。(2)岩岩:山崖高峻的样子。(3)师尹:大(tài)师和史尹。大师,西周掌军事大权的长官;史尹,西周文职大臣,卿士之首。(4)具:通“俱”。(5)惔(tán):“炎”的误字,火烧。(6)卒:终,全。(7)何用:何以.何因。(8)有实:实实,广大的样子。《诗经》中形容词、副词以“有”作词头者,相当于该词之重叠词。猗:同“阿”,山阿,大的丘陵。(9)荐:再次发生饥馑。瘥:疫病。(10)憯(cǎn):曾,乃。(11)氐:借为“榰(zhī)”,屋柱的石磉。(12)均:通“钧”,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转轮盘。(13)毗:犹“裨”,辅助。(14)吊:通“叔”,借为“淑”,善。昊天:犹言皇天。(15)空:穷。师:众民。(16)式:应,当。夷:平。已:依全诗前后及此处文义,今理校为“己”,义为以身作则。(17)殆:及,接近。(18)琐琐:互相连结成串。姻亚:统指襟带关系。姻,儿女亲家;亚,通“娅”,姐妹之夫的互称。(19)膴(wǔ)仕:厚任,高官厚禄,今世所谓“肥缺”。(20)佣:通“融”,明。(21)鞠讻:极乱。讻,祸乱,昏乱。(22)惠:通“慧”。(23)戾:暴戾,灾难。(24)届:临。(25)阕:息。(26)式月斯生:应月乃生。(27)成:平。(28)卒:通“悴”。(29)牡:公牛,引申为雄性禽兽,此指公马。(30)项领:肥大的脖颈。(31)蹙蹙:局促的样子。(32)茂:盛。恶:憎恶。(33)矛:通“务”,义为侮。(34)怿:悦。(35)覆:反。正:规劝纠正。(36)家父:此诗作者,周大夫。诵:诗。(37)讹:改变。(38)畜:养。

鉴赏

  此诗亦简称《节》。关于其时代背景和作年,历来有宣王时(三家诗)、幽王时(《毛诗序》)、平王时(韦昭)和桓王时(欧阳修)诸说,但诗既以(终)南山起兴,则不应写的是周室东迁后事。考虑到宣王时虽用兵频繁,但毕竟号称“中兴”,与诗中描写的势臣跋扈、政权腐朽之情事不合,因此其事当在幽王时代。又《小雅·节南山之什》的前五篇哀怨忧愤,非经历国亡家破之大惨痛者不能发。《节》既有天再降饥馑、瘟疫、四方不宁及“国既卒斩”,《正月》又有“赫赫宗周,褒姒灭之”,《雨无正》也有“降丧饥馑,斩伐四国”和“宗周既灭”等,因而可知诸诗大致作于东、西周之交,幽王末平王初。至于《节》所指责的对象则是幽王及其权臣。前人屡辩诗旨是“剌王”还是“刺尹”,甚为无谓。总因古代君臣名分颇严,论者又往往横亘一“诗可以怨”或一“《小雅》怨诽而不乱”之念于胸中,因之便有不同的“先入为主”之念在作怪。今就诗论诗,直刺师尹,颇为鲜明;而一再怨望“昊天”,又借以指责天子。

  关于师尹,自毛传以来皆解作“大师尹氏”,至王国维始辨析其为二人,即首掌军职的大师和首掌文职的史尹。观《大雅·常武》中大师“整六师”、尹氏及其属“戒师旅”,则大师统军而尹氏监军,对照《节》诗首章,“忧心如惔,不敢戏谈”正合于军国主义背景,偏于责师;而“国既卒斩,何用不监”。乃监察司之失职,偏于斥尹。

  全诗十章,共分三部分。首二章以南山起兴,以象征二权臣。以山之险要象征其权之枢要,又以山之不平联系到二臣秉政不平。结合篇末“昊天不平,我王不宁”的呼应来看,天怒人怨,总由师尹秉政不平使然,故“不平”二字为全篇眼目。只是第二部分却一再将不平(不夷)与不己(不自为政)并提而责难,推思其义,全诗是指斥师尹失政在不能持平(夷),而要持平则又须事必躬亲(己),因而全诗结构是起于夷(平)终于夷(平)而介于己。

  首章点出“不敢戏谈”以致“国既卒斩”;二章点出昊天再降饥疫以致“丧乱弘多”,民众无法存活,从而“不敢戏谈”之高压失控,遂而“民言无嘉”。一章言人祸,二章言天灾,由时间及顺序暗示天灾实人祸所致,人间暴戾上干天怒所致,此即第一部分的要害。

  从第三到第六共四章为第二部分。在上两章铺垫的基础上,三章进一步点明师尹之害人害天,天再施报于人,人民双重遭殃。“诗可以怨”,怨而至天,亦已极矣!

  四、五两章句式排比,结构整齐而又不乏疏宕之美。四章围绕“夷”“己”二字正反展开,既为师尹说法,更为一切秉政者说法,三十二字可铭于座右,可镌于通衢。五章“昊天不佣(融)”“昊天不惠(慧)”二解是“刺”,“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平)”二解是“美”,也是对师尹说法。两章排比、对比之势,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诗人的责怨之情也推到了高潮。

  六章承上启下,由怒转叹。

  统观第二部分四个章节,结构颇为讲究:五、六章既以“昊天不佣”“昊天不惠”和“不吊昊天”以上应第三章的“不吊昊天”,又以“君子如届(临、己)”、“君子如夷”和“谁秉国成(平、夷)”、“不自为政(不己)”以上应第四章的“式夷式已”,可见此部分是以怨天和尤人双向展开而又并拢合承,甚耐玩味。

  第七、八、九、十章为第三部分。变每章八句为四句,于音乐为变奏。于诗情为由怨怒转悲叹。唯七、八两章疑有错简而当易位:前“方茂尔恶”章言师党与尹党既相倾轧又相勾结,以见朝政难革;后“驾彼四牡”章言无奈之下只有往奔四国避乱(或求诸侯勤王),然而四方亦不可往,“蹙蹙靡所骋”。诗人说:既然宗周与四国皆被师尹扰乱,国已不国,今日上干天怒,下危人主,尽管师尹不自责己而反怨怒匡正,我身为大夫,也只有勇作诗“诵”,“以究王讻”,成此一篇檄文,为来者垂诫了!

节南山拼音版

jiē bǐ nán shān ,wéi shí yán yán 。hè hè shī yǐn ,mín jù ěr zhān 。yōu xīn rú dàn ,bú gǎn xì tán 。guó jì zú zhǎn ,hé yòng bú jiān !

jiē bǐ nán shān ,yǒu shí qí yī 。hè hè shī yǐn ,bú píng wèi hé 。tiān fāng jiàn chài ,sàng luàn hóng duō 。mín yán wú jiā ,cǎn mò chéng jiē 。

yǐn shì dà shī ,wéi zhōu zhī dī ;bǐng guó zhī jun1 ,sì fāng shì wéi 。tiān zǐ shì pí ,bǐ mín bú mí 。bú diào hào tiān ,bú yí kōng wǒ shī 。

fú gōng fú qīn ,shù mín fú xìn 。fú wèn fú shì ,wù wǎng jun1 zǐ 。shì yí shì yǐ ,wú xiǎo rén dài 。suǒ suǒ yīn yà ,zé wú wǔ shì 。

hào tiān bú yòng ,jiàng cǐ jū xiōng 。hào tiān bú huì ,jiàng cǐ dà lì 。jun1 zǐ rú jiè ,bǐ mín xīn què 。jun1 zǐ rú yí ,è nù shì wéi 。

bú diào hào tiān ,luàn mí yǒu dìng 。shì yuè sī shēng ,bǐ mín bú níng 。yōu xīn rú chéng ,shuí bǐng guó chéng ?bú zì wéi zhèng ,zú láo bǎi xìng 。

jià bǐ sì mǔ ,sì mǔ xiàng lǐng 。wǒ zhān sì fāng ,cù cù mí suǒ chěng 。

fāng mào ěr è ,xiàng ěr máo yǐ 。jì yí jì yì ,rú xiàng chóu yǐ 。

hào tiān bú píng ,wǒ wáng bú níng 。bú chéng qí xīn ,fù yuàn qí zhèng 。

jiā fù zuò sòng ,yǐ jiū wáng xiōng 。shì é ěr xīn ,yǐ chù wàn b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节南山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精彩推荐

  •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

    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鬲津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紫云浮剑匣,青山孕宝符。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区。风烟通地轴,星象正天枢。
    天枢限南北,地轴殊乡国。辟门通舜宾,比屋封尧德。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时命欲何言,抚膺长叹息。
    叹息将如何,游人意气多。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泣魏伤吴起,思赵切廉颇。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
    罗悲翟公意,剑负韩王气。骄饵去易论,忌途良可畏。
    夙昔怀江海,平生混泾渭。千载契风云,一言忘贱贵。
    去去访林泉,空谷有遗贤。言投爵里刺,来泛野人船。
    缔交君赠缟,投分我忘筌。成风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牙弦忘道术,漳滨恣闲逸。聊安张蔚庐,讵扫陈蕃室。
    虚室狎招寻,敬爱混浮沉。一诺黄金信,三复白珪心。
    霜松贞雅节,月桂朗冲襟。灵台万顷浚,学府九流深。
    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籝金。鹭涛开碧海,凤彩缀词林。
    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霞水两分红,川源四望通。
    雾卷天山静,烟销太史空。鸟声流向薄,蝶影乱芳丛。
    柳阴低椠水,荷气上薰风。风月芳菲节,物华纷可悦。
    将欢促席赏,遽尔又归别。积水带吴门,通波连禹穴。
    赠言虽欲尽,机心庶应绝。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查。
    放旷愚公谷,消散野人家。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
    野衣裁薜叶,山酒酌藤花。白云离望远,青溪隐路赊。
    傥忆幽岩桂,犹冀折疏麻。

  • 感遇诗三十八首

    微月生西海,幽阳始代升。圆光正东满,阴魄已朝凝。
    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
    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玄感非象识,谁能测沉冥。
    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
    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茫茫吾何思,林卧观无始。
    众芳委时晦,鶗鴂鸣悲耳。鸿荒古已颓,谁识巢居子。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
    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
    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深居观元化,悱然争朵颐。谗说相啖食,利害纷eq々。
    便便夸毗子,荣耀更相持。务光让天下,商贾竞刀锥。
    已矣行采芝,万世同一时。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招摇青桂树,幽蠹亦成科。
    世情甘近习,荣耀纷如何。怨憎未相复,亲爱生祸罗。
    瑶台倾巧笑,玉杯殒双蛾。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林居病时久,水木澹孤清。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
    青春始萌达,朱火已满盈。徂落方自此,感叹何时平。
    临岐泣世道,天命良悠悠。昔日殷王子,玉马遂朝周。
    宝鼎沦伊谷,瑶台成古丘。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圣人去已久,公道缅良难。蚩蚩夸毗子,尧禹以为谩。
    骄荣贵工巧,势利迭相干。燕王尊乐毅,分国愿同欢。
    鲁连让齐爵,遗组去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於陵中。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圣人教犹在,世运久陵夷。
    一绳将何系,忧醉不能持。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
    蜻蛉游天地,与世本无患。飞飞未能止,黄雀来相干。
    穰侯富秦宠,金石比交欢。出入咸阳里,诸侯莫敢言。
    宁知山东客,激怒秦王肝。布衣取丞相,千载为辛酸。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
    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潏,孤鳞安得宁。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如何负公鼎,被夺笑时人。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荒哉穆天子,好与白云期。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日耽瑶池乐,岂伤桃李时。青苔空萎绝,白发生罗帷。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昔日章华宴,荆王乐荒淫。霓旌翠羽盖,射兕云梦林。
    朅来高唐观,怅望云阳岑。雄图今何在,黄雀空哀吟。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
    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
    可怜瑶台树,灼灼佳人姿。碧华映朱实,攀折青春时。
    岂不盛光宠,荣君白玉墀。但恨红芳歇,凋伤感所思。
    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如何兰膏叹,感激自生冤。
    众趋明所避,时弃道犹存。云渊既已失,罗网与谁论。
    箕山有高节,湘水有清源。唯应白鸥鸟,可为洗心言。
    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阳彩皆阴翳,亲友尽暌违。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金鼎合神丹,世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
    变化固幽类,芳菲能几时。疲疴苦沦世,忧痗日侵淄。
    眷然顾幽褐,白云空涕洟。
    朔风吹海树,萧条边已秋。亭上谁家子,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结发事远游。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避仇至海上,被役此边州。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
    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浩然坐何慕,吾蜀有峨眉。念与楚狂子,悠悠白云期。
    时哉悲不会,涕泣久涟洏。梦登绥山穴,南采巫山芝。
    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婉娈时永矣,感悟不见之。
    朝入云中郡,北望单于台。胡秦何密迩,沙朔气雄哉。
    藉藉天骄子,猖狂已复来。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
    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
    仲尼探元化,幽鸿顺阳和。大运自盈缩,春秋递来过。
    盲飙忽号怒,万物相纷劘。溟海皆震荡,孤凤其如何。

  • 遣兴五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令节寰宇泰,神都佳气浓。赓歌禹功盛,击壤尧年丰。
    九奏碧霄里,千官皇泽中。南山澄凝黛,曲水清涵空。
    金玉美王度,欢康谣国风。睿文垂日月,永与天无穷。

  • 中和节诏赐公卿尺(贞元八年宏词)

    阳和行庆赐,尺度及群公。荷宠承佳节,倾心立大中。
    短长思合制,远近贵攸同。共仰财成德,将酬分寸功。
    作程施有政,垂范播无穷。愿续南山寿,千春奉圣躬。

  •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寺在京城南门之东)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友生招我佛寺行,
    正值万株红叶满。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然云烧树火实骈,金乌下啄赪虬卵。魂翻眼倒忘处所,
    赤气冲融无间断。有如流传上古时,九轮照烛乾坤旱。
    二三道士席其间,灵液屡进玻黎碗。忽惊颜色变韶稚,
    却信灵仙非怪诞。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岭隅乡思发,踯躅成山开不算。去岁羁帆湘水明,
    霜枫千里随归伴。猿呼鼯啸鹧鸪啼,恻耳酸肠难濯浣。
    思君携手安能得,今者相从敢辞懒。由来钝騃寡参寻,
    况是儒官饱闲散。惟君与我同怀抱,锄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何人有酒身无事,
    谁家多竹门可款。须知节候即风寒,幸及亭午犹妍暖。
    南山逼冬转清瘦,刻画圭角出崖窾.当忧复被冰雪埋,
    汲汲来窥戒迟缓。

  • 送征衣·过韶阳

    过韶阳,璿枢电绕,华渚虹流,运应千载会昌。罄寰宇、荐殊祥。吾皇。诞弥月,瑶图缵庆,玉叶腾芳。并景贶、三灵眷祐,挺英哲、掩前王。遇年年、嘉节清和,颁率土称觞。
    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彤庭舜张大乐,禹会群方。鹓行。望上国,山呼鳌抃,遥爇炉香。竟就日、瞻云献寿,指南山、等无疆。愿巍巍、宝历鸿基,齐天地遥长。

  • 醉蓬莱(天宁节作)

    望葱葱佳气,虹渚祥开,斗枢光绕。析木天津,正灵晖腾照。鹭缀分班,象胥交贡,奉御觞清晓。玉殿寒轻,金徒漏永,瑞炉烟袅。
    万宇均欢,示慈颁燕,寿祝南山,庆均凫藻。缥缈红云,望九重天表。舞兽锵洋,抃鳌欣戴,度管弦声杳。历草长新,蟠桃永秀,与天难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