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题稚川山水(松下茅亭五月凉)

唐代 ·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0)
纠错/补充

题稚川山水翻译和注释

译文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注释

松下茅(máo)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凉:传达了给人以舒畅之感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云树:高大的树木.苍苍:深青色,幽暗。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山水风光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典型的旅游诗,作于诗人宦游途中,写行旅中偶遇之景色。诗中热情赞颂了稚川山水风光的优美,并巧妙抒写了思乡之情。

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稚JII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上句从小处下笔,工笔描画;下句从大处着眼,泼墨涂染。前后相映,构成一幅意境淡远的松亭晚眺图,含蕴着稚川山水给予异乡“行人”的快感和美感。

三四两句,抒发“行人”于松亭晚眺之中突然唤起的一种油然而生的乡情,实际也在表达对于稚川山水的盛赞。“行人无限秋风思”,是稚川山水给予“行人”的一种无可名状的感发。“行人”二字,在此点出,补明上两句均是“行人”眼中之所见;“秋风思”代指乡愁归思,唤起诗人对故乡一切熟悉亲爱的事物的深切忆念。

此诗的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题稚川山水拼音版

sōng xià máo tíng wǔ yuè liáng ,tīng shā yún shù wǎn cāng cāng 。
háng rén wú xiàn qiū fēng sī ,gé shuǐ qīng shān sì gù x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题稚川山水作者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德宗贞元进士。曾先后出任新城县令,东阳县令,江西节度使府留后,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后上表请为道士,不久病卒。他当时的诗名很大。其诗题材广泛,写过一些揭露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疾苦的乐府诗,也写过一些委婉清新的写景寄怀诗。他主张「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对于后来的「神韵」说有很大影响。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原集散佚,现有明人所辑《戴叔伦集》。

精彩推荐

  •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遂令江海客,惆怅忆闲田。

  • 题稚川山水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 松下雪

    不随晴野尽,独向深松积。落照入寒光,偏能伴幽寂。

  • 夏日宴九华池赠主人

    池上凉台五月凉,百花开尽水芝香。
    黄金买酒邀诗客,醉倒檐前青玉床。

  • 北亭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宅北倚高冈,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 松下琴赠客

    松寂风初定,琴清夜欲阑。偶因群动息,试拨一声看。
    寡鹤当徽怨,秋泉应指寒。惭君此倾听,本不为君弹。

  • 方山寺松下泉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霜。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野客偷煎茗,山僧惜净床。三禅不要问,孤月在中央。

  • 题汪氏茅亭

    茅亭客到多称奇,茅亭之上难题诗。出尘景物不可状,
    小手篇章徒尔为。牛畔稻苗新雨后,鹤边松韵晚风时。
    君今酷爱人间事,争得安闲老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