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唐代 · 李白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0)
纠错/补充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翻译和注释

鉴赏

  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李白在翰林。唐玄宗无意重用他,更加上杨贵妃、高力士、张垍等屡进谗言。于是,他初到长安怀抱的希望终于破灭,打算离开长安。这首诗正作于此时。 

  诗的开头,点明送别的地点。“长安青绮门”,是东去的行人辞别京城的起点,自然会使诗人想起种瓜的召平;再往前走,便是折柳分袂的灞桥。这个地方原本就蕴蓄着历史的感慨,加上酒店里胡姬殷勤招呼,举杯在手,更觉得思绪万千,别情无极。在朋友临当上马,相别即在顷刻之际,诗人含蓄地倾诉了他的肺腑之言:“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这表面上是写诗人眼前容易看到的景物,但实际上是暗喻心中难以表达的感情。芳兰摧折,贤能之士偏偏遭遇不幸;鸟雀喧嚣,奸佞之臣得志猖狂;风吹、日没,则是政治黑暗,国势渐衰的写照。在知友临别之际,诗人道出这么两句,彼此的心中都很了然,而却包含着很深广的忧愤。现实既是如此,诗人是这样来考虑他们彼此的出处行藏:“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手指飞鸿,并不一定是送别时实有的景象,也是暗喻心中所要表达的意思。“鸿飞冥冥,弋人何慕焉”(扬雄《法言·问明篇》)。像鸿鸟一样高飞,离开长安,固然是对政治污浊的深恶痛绝,同时也还有出于实际的全身远祸的考虑。“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表明两人对现实的认识很清醒,归趋也正相同。“颍水有清源”,既是地理的,是归隐之地;又是历史的,更符合归隐之情。历史上,著名隐士许由的事迹影响长远,也正似颍水的清源不竭。这也就暗含着对裴十八归隐的赞赏和慰藉。  

  这个诗题下的两首诗,虽可相对独立,但就思想内容而言,前一首要有后一首才更高,后一首则必须有前一首才完足。如果诗意仅止于同归颍水,追踪许由,那还只是一般诗人的手笔,而到了第二首把诗意翻进一层,才是李白所独到的境界。第二首起句便好:“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前一句的意思是:“您想念着碧绿清澄的颍水。”这一句把归隐的愿望写得十分形象,抽象的思想、意念化成了具体的、美好的、能够感触的形象。“忽复归嵩岑”,“忽复”两字表现出人的个性和情态,十分洒落、爽快,看淡功名富贵尽在不言之中了。“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许由洗耳的典故,用得灵活入妙。诗人在这里把许由这位上古的高士,临时拉来指桑骂槐,这是因为唐代以隐居为手段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之人,大有人在。李白很鄙视这种假隐士,所以他说不洗心而只洗耳,是矫情作伪,欺世盗名。诗人认为不论是进是退,是隐居还是出世,只有真正有经世济民的抱负和才干的人,才是超越流俗的大贤。李白平生最仰慕的古人之一谢安,正是这种典型。“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末句是诗人与友人临别赠言,相互劝勉、慰藉之词,洋溢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这首诗:“只写送别事,托体高,著笔平。”所谓“托体高”,就是说这首诗以立意取胜;“著笔平”,也就是用语朴实。这种写法,质朴自然,不加以藻饰,直抒胸臆,是汉魏风骨的继承。它不在于一字一句的奇警,而在于全篇的浑成,即全篇作为一个整体,铸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使读者想象和体会到诗人的胸襟气度、思想感情。由于诗的概括力很强,把丰富的思想感情紧缩在具体的形象之中,所以内容上十分有味。这首诗,决不是那些用词雕琢、一味铺陈语言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拼音版

hé chù kě wéi bié ,zhǎng ān qīng qǐ mén 。
hú jī zhāo sù shǒu ,yán kè zuì jīn zūn 。
lín dāng shàng mǎ shí ,wǒ dú yǔ jun1 yán 。
fēng chuī fāng lán shé ,rì méi niǎo què xuān 。
jǔ shǒu zhǐ fēi hóng ,cǐ qíng nán jù lùn 。
tóng guī wú zǎo wǎn ,yǐng shuǐ yǒu qīng yuán 。

jun1 sī yǐng shuǐ lǜ ,hū fù guī sōng cén 。
guī shí mò xǐ ěr ,wéi wǒ xǐ qí xīn 。
xǐ xīn dé zhēn qíng ,xǐ ěr tú mǎi míng 。
xiè gōng zhōng yī qǐ ,xiàng yǔ jì cāng shē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后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对他都有影响。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度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李太白集》。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精彩推荐

  •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 送赞律师归嵩山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 送方尊师归嵩山

    仙官欲往九龙潭,旄节朱幡倚石龛。山压天中半天上,
    洞穿江底出江南。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
    借问迎来双白鹤,已曾衡岳送苏耽。

  • 送裴图南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漫道闺中飞破镜,犹看陌上别行人。

  •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岑。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

  •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