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屈大均「壬戌清明作(朝作轻寒暮作阴)」阅读答案

屈大均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⑵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1)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

屈大均壬戌清明作(朝作轻寒暮作阴)阅读答案

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分)
⑵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
(1) 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2分)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2分)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2分)
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2分)

屈大均简介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名其所居为「死庵」,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而以诗的成就最高。他一生跋涉山川,联络志士,冀求恢复。发而为诗,主要是写这种经历和情怀。其诗在内容上表现了满怀爱国忧国之情,也有一些诗对南明政权的腐败表示痛心和气愤,并揭露清朝的苛政,对广大人民的祸难疾苦表示深切的同情。诗的艺术特点是气魄豪放,笔力遒劲,富于瑰奇的想象,为岭南三家之冠。屈大均的著作在乾隆时曾遭禁毁,后人辑存的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此外,尚有《道援堂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