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同明相照 [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 ]
释义:指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同声共气 [ tóng shēng gòng qì ]
释义: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同恶相恤 [ tóng wù xiāng xù ]
释义:指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同“同恶相助”。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闵公元年》:“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
同年而校 [ tóng nián ér xiào ]
释义: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章炳麟《文学说例》:“体若骈枝,语反简核;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
同声同气 [ tóng shēng tóng qì ]
释义: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同“同声共气”。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
同年而语 [ tóng nián ér yǔ ]
释义: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同声相求 [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 ]
释义:指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出处: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同气相求 [ tóng qì xiāng qiú ]
释义: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同归殊涂 [ tóng guī shū tú ]
释义:原指天下万事初虽异,然终究同归于一。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
出处:语出《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
同然一辞 [ tóng rán yī cí ]
释义: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同类相从 [ tóng lèi xiāng cóng ]
释义:指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同声一辞 [ tóng shēng yī cí ]
释义: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清·陈确《死节论》:“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同日而道 [ tóng rì ér dào ]
释义: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同“同日而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同文共规 [ tóng wén gòng guī ]
释义:比喻国家统一。同“同文共轨”。
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同心并力 [ tóng xīn bìng lì ]
释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同心毕力 [ tóng xīn bì lì ]
释义:指齐心尽力。
出处:《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同心协德 [ tóng xīn xié dé ]
释义: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出处:唐·颜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同心敌忾 [ tóng xīn dí kài ]
释义: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同心协济 [ tóng xīn xié jì ]
释义:指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同“同心共济”。
出处: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仁宗皇帝时,虽有西夏元吴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韩琦、范仲淹同心协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