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唇枪舌剑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释义:舌如剑,唇象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象枪剑交锋一样。
出处:元·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单枪匹马 [ dān qiāng pí mǎ ]
释义: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出处:五代·楚·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刀枪剑戟 [ dāo qiāng jiàn jǐ ]
释义: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刀枪入库 [ dāo qiāng rù kù ]
释义: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荷枪实弹 [ hé qiāng shí dàn ]
释义:荷:扛。扛着枪,上了子弹。形容全副武装,准备投入战斗。
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
横枪跃马 [ héng qiāng yuè mǎ ]
释义:指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犹横戈跃马。
出处:元·陈以仁《雁门关存孝打虎》:“见一人雄赳赳披袍擐甲,嗔忿忿横枪跃马。”
夹枪带棍 [ jiā qiāng dài gùn ]
释义:形容说话带刺,并牵涉旁人。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棍,终久是个甚么主意?”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 míng qiāng hǎo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 ]
释义: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亦作“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
释义: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觉阇黎一念错投胎》:“‘定要废了他,教他这太子做不成……’这是: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鸟枪换炮 [ niǎo qiāng huàn pào ]
释义: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
鸟枪换砲 [ niǎo qiāng huàn pào ]
释义:比喻情况或条件有很大好转。砲,同“炮”。
真枪实弹 [ zhēn qiāng shí dàn ]
释义:战场上使用的武器弹药。多比喻实战。
出处:柯灵《〈阿英散文选〉序》:“尽管有真枪实弹与纸上硝烟的不同,却同样要以活鲜鲜的生命相搏击的。”
明枪暗箭 [ míng qiāng àn jiàn ]
释义:比喻种种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
出处: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míng qiāng yì duǒ,àn jiàn nán fáng ]
释义: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躲避,暗地里的攻击难以防备。
出处:元 无名氏《独角牛》:“孩儿也,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夹枪带棒 [ jiā qiāng dài bàng ]
释义:指言语中暗藏讽刺。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姑娘倒寻上我的晦气。又不像是恼我,又不像是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
单枪独马 [ dān qiāng dú mǎ ]
释义: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出处:清·蘧园《负曝闲谈》第二回:“他横竖是单枪独马,一无牵挂,当下由杭赴苏,寻找了那位帮带。”
笔枪纸弹 [ bǐ qiāng zhǐ dàn ]
释义:指用笔墨文章作为论战的武器
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笔杆暴动”》:“现代很流行的用语,指笔和书报为‘笔枪纸弹’。”
刀枪不入 [ dāo qiāng bù rù ]
释义:刀杀不进枪刺不死。比喻一个人的思想僵化,批评、鼓励都不起作用
出处: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三章:“我同孙猴子一样,早练得刀枪不入啦!”
明枪容易躲,暗剑最难防 [ míng qiāng róng yì duǒ,àn jiàn zuì nán fáng ]
释义:指公开攻击容易对付,暗地陷害劫难于防备。同“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出处: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待我到丞相跟前去,背他一场是非,叫他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唇枪舌战 [ chún qiāng shé zhàn ]
释义:舌如剑,唇像枪。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像枪剑交锋一样。
出处:金·丘处机《神光灿》:“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