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不立文字 [ bù lì wén zì ]
释义: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柴立不阿 [ chái lì bù ē ]
释义:犹言刚直不阿。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年罹严遣,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
当立之年 [ dāng lì zhī nián ]
释义:指三十岁。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而立之年 [ ér lì zhī nián ]
释义: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独立自主 [ dú lì zì zhǔ ]
释义: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处:茅盾《子夜》十六:“最初是买办,然后是独立自主的老板,然后又是买办。”
独立王国 [ dú lì wáng guó ]
释义:指抵制或不服从上级领导的行政区域或单位。
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七十八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地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孤立无援 [ gū lì wú yuán ]
释义: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庄公既碍姜氏之面,又度公孙滑孤立无援,不能有为。”
孤立寡与 [ gū lì guǎ yǔ ]
释义:指没有人扶持,没有人援助。
出处:清·侯方域《朋党论下》:“岂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与者哉!”
孤立无助 [ gū lì wú zhù ]
释义: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鹤立鸡群 [ hè lì jī qún ]
释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角立杰出 [ jiǎo lì jié chū ]
释义:指卓然特立,超过一般。
巧立名目 [ qiǎo lì míng mù ]
释义: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巧立名色 [ qiǎo lì míng sè ]
释义: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同“巧立名目”。
出处:明·李贽《三大夫像议》:“我这里佛自解放光,不似世上一等魍魉匠、魍魉僧巧立名色,诳人钱财也。”
赏立诛必 [ shǎng lì zhū bì ]
释义:指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策》:“赏立诛必,虽失十左氏无伤也;赏不立,诛不必,虽得十左氏无益也。”
中立不倚 [ zhōng lì bù yǐ ]
释义: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出处:《礼记·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卓立鸡群 [ zhuó lì jī qún ]
释义: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自立门户 [ zì lì mén hù ]
释义:指单独成立家庭。也指学术上不依赖前人而另立一派。现也指离开某一集体,自己另搞一套。
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1回:“要称我的心,除非自立门户。”
坐立不安 [ zuò lì bù ān ]
释义: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壁立千仞 [ bì lì qiān rèn ]
释义:形容岩石高耸。
出处: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日剑阁,壁立千仞。”《水经·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
特立独行 [ tè lì dú xíng ]
释义:特:独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
出处:《礼记·儒行》:“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