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三回五次 [ sān huí wǔ cì ]
释义:指多次。
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三荤五厌 [ sān hūn wǔ yàn ]
释义:泛指荤腥食物。
三江五湖 [ sān jiāng wǔ hú ]
释义: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三贞五烈 [ sān zhēn wǔ liè ]
释义: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出处: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贞五烈,这不是太……”
三年五载 [ sān nián wǔ zài ]
释义: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出处: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三尸五鬼 [ sān shī wǔ guǐ ]
释义:比喻奸佞之臣。
三汤五割 [ sān tāng wǔ gē ]
释义: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众人祭毕,陈敬济下来还礼,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三山五岳 [ sān shān wǔ yuè ]
释义: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出处:清·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十变五化 [ shí biàn wǔ huà ]
释义:指变化多端。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倏忽之间,十变五化。”
十恶五逆 [ shí è wǔ nì ]
释义:指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二折:“嫂嫂也,我不曾犯十恶五逆,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
十十五五 [ shí shí wǔ wǔ ]
释义:①指十个一群,五个一组。形容错乱不齐。②指每十里五里。
出处:《乐府诗集·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
十光五色 [ shí guāng wǔ sè ]
释义:形容景象纷繁,色彩绚丽。
出处:清·归懋仪《百字令·答龚璱人公子即和原韵》词:“王台问字,料理吾乡去。海东云起,十光五色争睹。”
十浆五馈 [ shí jiāng wǔ kuì ]
释义: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本指卖浆者争利,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
出处:典出《列子·黄帝》:“子列子之齐,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吾惊焉。’‘恶乎惊?’‘吾食于十浆,而五浆先馈。’”
十雨五风 [ shí yǔ wǔ fēng ]
释义:十天下一场雨,五天刮一次风。谓风调雨顺。
出处:前蜀·杜光庭《画五岳诸神醮词》:“上扶邦国,傍祐黎元。调十雨五风以登稼穑,普九州六合以致雍熙。”
书读五车 [ shū dú wǔ chē ]
释义: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四分五落 [ sì fēn wǔ luò ]
释义:形容分散零乱。
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蓦闻人道,森森地唬得魂离壳。全家眷爱,多应是四分五落。”
四纷五落 [ sì fēn wǔ luò ]
释义:形容分散零乱。同“四分五落”。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5回:“刘繇军兵大败,众皆四纷五落。”
四山五岳 [ sì shān wǔ yuè ]
释义: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引一千余军马,尽是七长八短汉,四山五岳人。”
四通五达 [ sì tōng wǔ dá ]
释义: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地。”
梧鼠五技 [ wú shǔ wǔ jì ]
释义:梧鼠:即“鼯鼠”,为鼣鼠之误;五技:据说鼫鼠有五种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于事无益。
出处:《荀子·劝学》:“腾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