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身显名扬 [ shēn xiǎn míng yáng ]
释义: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推就红丝》:“兄弟,所喜者志得意满,身显名扬;所悲者家园荡废,恐瑟凄凉。”
无可名状 [ wú kě míng zhuàng ]
释义:没法形容。
出处:《花城》:“自由了,一种无可名状的轻松感,像一股热流涌上了我的心头。”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 cáng zh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
释义: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藏诸名山 [ cáng zhū míng shān ]
释义: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综核名实 [ zōng hé míng shí ]
释义:综:综合;核:考核;名:名声;实:实绩。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
出处:《汉书·宣帝纪赞》:“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
莫可名状 [ mò kě míng zhuàng ]
释义: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出处:清·张潮《虞初新志·林四娘记》:“少选复出,则一国色丽人,云鬟靓妆,袅袅婷婷而至,衣皆鲛绡雾縠,亦无缝缀之迹,香气飘扬,莫可名状,自称为林四娘。”
姓甚名谁 [ xìng shèn míng shuí ]
释义:询问打听人的姓名。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是那里人氏?姓甚名谁?因甚着这个人将你勒死? ”
巧作名目 [ qiǎo zuò míng mù ]
释义:指巧立名目。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正与添钱无异,虽巧作名目,其实一般。”
身败名裂 [ shēn bài míng liè ]
释义: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出处: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词:“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至理名言 [ zhì lǐ míng yán ]
释义: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美其名曰 [ měi qí míng yuē ]
释义:给予一个好听的名字(名称)叫做……
出处:鲁迅《藤野先生》:“美其名曰‘富士山’。”
过江名士多如鲗 [ guò jiāng míng shì duō rú zéi ]
释义:鲗:乌贼,墨鱼。形容多而纷乱
出处:清·吴趼人《俏皮话·乌龟雅名》:“古人有言曰:‘过江名士多如鲗’,我就叫过江名士罢。”
身死名辱 [ shēn sǐ míng rǔ ]
释义:辱:玷辱。人死了声誉还受到了玷辱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6回:“但当以郑忽标题,专写三折,而未折证以鲁桓公之求援,而反致身死名辱。”
热中名利 [ rè zhōng míng lì ]
释义: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出处: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砥砺名行 [ dǐ lì míng xíng ]
释义:砥砺:磨砺;名行:名誉和品行。砥砺磨炼自己的名誉和品行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曰:“丰砥砺名行以要世誉,而恕诞节直意,与丰殊趣。”
不可名貌 [ bù kě míng mào ]
释义:名:说出。没法用言辞来形容
出处: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五卷:“穿幽透深,不可名貌。”
士绅名流 [ shì shēn míng liú ]
释义:指有钱有势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出处:邓小平《党与抗日民主政权》:“特别对于中间分子士绅名流,尤为重要,过去我们同志对进步分子都团结不好,对他们更差了。”
功成名立 [ gōng chéng míng lì ]
释义:成:成功;名:名利。建立了功绩,名声也有了。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4回:“功成名立,偕老林泉,这是我的夙愿。”
行亏名缺 [ xíng kuī míng quē ]
释义:行:行为,德行。德行亏损,名声低下
出处:明·高则诚《琵琶记·丞相发怒》:“自小攻读,从来知礼,忍使行亏名缺。”
纲常名教 [ gāng cháng míng jiào ]
释义:纲常:三纲五常;名教:封建礼教。指维护封建制度而设置的一整套思想道德规范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因思臣一身,一女之事小,而纲常名教之事大,故正色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