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安内攘外 [ ān nèi rǎng wài ]
释义: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熙来攘往 [ xī lái rǎng wǎng ]
释义: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熙熙攘攘 [ xī xī rǎng rǎng ]
释义: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揎腕攘臂 [ xuān wàn rǎng bì ]
释义: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出处: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于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争权攘利 [ zhēng quán rǎng lì ]
释义:争夺权力和利益。同“争权夺利”。
出处: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纷纷攘攘 [ fēn fēn rǎng rǎng ]
释义:纷纷:众多;攘攘:杂乱的样子。众多且杂乱。形容人群杂乱。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十八:“杨八老看见乡村百姓,纷纷攘攘,都来城中逃难。”
奋袂攘襟 [ fèn mèi rǎng jīn ]
释义: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伐善攘羭 [ fá shàn rǎng yú ]
释义: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出处: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尊王攘夷 [ zūn wáng rǎng yí ]
释义: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