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卷甲束兵 [ juàn jiǎ shù bīng ]
释义:卷起铠甲,收起兵器。
老弱残兵 [ lǎo ruò cán bīng ]
释义: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临难铸兵 [ lín nàn zhù bīng ]
释义: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处:《晏子春秋·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牢甲利兵 [ láo jiǎ lì bīng ]
释义: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买马招兵 [ mǎi mǎ zhāo bīng ]
释义:犹言招兵买马。
出处:《再生缘》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买马招兵尽壮怀。”
鸣金收兵 [ míng jīn shōu bīng ]
释义: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比喻战斗暂时结束。
出处:《荀子·议兵》:“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
赔了夫人又折兵 [ 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 ]
释义: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被甲持兵 [ pī jiǎ chí bīng ]
释义: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上》:“勃在国,常恐惧,每郡守使丞尉行县,勃常被甲持兵。”
被甲执兵 [ pī jiǎ zhí bīng ]
释义: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遣将调兵 [ qiǎn jiāng diào bīng ]
释义:泛指调动安排人力。见“遣兵调将”。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0回:“你既是昆仑之士,理当遣将调兵,共决雌雄。”
轻卒锐兵 [ qīng zú ruì bīng ]
释义: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仁义之兵 [ rén yì zhī bīng ]
释义: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撒豆成兵 [ sǎ dòu chéng bīng ]
释义: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出处:元·无名氏·《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缮甲治兵 [ shàn jiǎ zhì bīng ]
释义: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出处:《诗经·郑风·叔于田序》:“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
橐甲束兵 [ tuó jiǎ shù bīng ]
释义:指脱去铠甲,收起兵器。同“櫜甲束兵”。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先礼后兵 [ xiān lǐ hòu bīng ]
释义: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胸中甲兵 [ xiōng zhōng jiǎ bīng ]
释义: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出处:《魏书·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偃甲息兵 [ yǎn jiǎ xī bīng ]
释义: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足食足兵 [ zú shí zú bīng ]
释义:食:粮食;兵:武器。粮食充足,武备修整。
出处:《论语·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整甲缮兵 [ zhěng jiǎ shàn bīng ]
释义:整顿甲胄,修理兵器。谓作好战备。
出处:《宋书·何承天传》:“斥候之郊,非耕牧之所;转战之地,非耕桑之邑。故坚壁清野,以俟其来,整甲缮兵,以乘其敝。虽时有古今,保民全境,不出此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