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大动干戈 [ dà dòng gān gē ]
释义: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倒载干戈 [ dào zài gān gē ]
释义: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倒置干戈 [ dào zhì gān gē ]
释义:把武器收藏起来,不再打仗。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倒持干戈 [ dǎo chí gān gē ]
释义: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倒戢干戈 [ dǎo jí gān gē ]
释义: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挥日阳戈 [ huī rì yáng gē ]
释义:犹言挥戈反日。挥舞兵器,赶回太阳。形容力挽危局。
出处: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总然借挥日阳戈,难挽西飞箭。”
擐甲挥戈 [ huàn jiǎ huī gē ]
释义:擐:穿上。甲:铠甲。戈:武器。身穿铠甲,手持武器。形容全副武装,英勇顽强。亦作“擐甲操戈”、“擐甲持戈”。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解甲投戈 [ jiě jiǎ tóu gē ]
释义: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出处:汉·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解甲倒戈 [ jiě jiǎ dǎo gē ]
释义:指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出处:《北史·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誓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卷甲韬戈 [ juàn jiǎ tāo gē ]
释义:卷起铠甲,收起武器。指停止战斗。
出处:《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鲁阳挥戈 [ lǔ yáng huī gē ]
释义:指力挽危局。
出处:《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
鲁阳麾戈 [ lǔ yáng huī gē ]
释义:指力挽危局。同“鲁阳挥戈”。
出处:唐·杨炯《浑天赋》:“鲁阳麾戈兮转于西日,陶侃折翼兮登于上玄。”
买牛息戈 [ mǎi niú xī gē ]
释义:犹言卖剑买牛。原指放下武器,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务农或坏人改恶从善。
出处: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牛,买牛息戈。”
被甲枕戈 [ pī jiǎ zhěn gē ]
释义: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出处:《新五代史·杂传十二·刘词》:“词居暇日,常被甲枕戈而卧。”
寝苫枕戈 [ qǐn shān zhěn gē ]
释义:表示时刻不忘报仇。同“寝苫枕干”。
出处: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
衽革枕戈 [ rèn gé zhěn gē ]
释义:以铠甲为席,以兵器为枕。形容战事频繁,生活不安定。
出处: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同室操戈 [ tóng shì sāo gē ]
释义:同室:一家,指自己人;操:拿起;戈:古代的兵器。自家人动刀枪。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
出处:《左传·昭公元年》
投袂荷戈 [ tóu mèi hè gē ]
释义:振起衣袖,拿起武器。表示为国效命。
出处:《梁书·元帝纪》:“幕府据有上流,实惟分陕,投袂荷戈,志在毕命。”
投袂援戈 [ tóu mèi yuán gē ]
释义:表示为国效命。同“投袂荷戈”。
出处:《梁书·武帝纪》:“独夫丑纵,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难。”
偃革倒戈 [ yǎn gé dǎo gē ]
释义: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归马放牛,乃灭殷以后事;今楚汉相持,正是兵锋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顾其为迂,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