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同然一辞 [ tóng rán yī cí ]
释义:犹异口同声。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唐·韩愈《讳辩》:“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
同声一辞 [ tóng shēng yī cí ]
释义:犹言众口一辞。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出处:清·陈确《死节论》:“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冠带之伦服膺新命!”
万死不辞 [ wàn sǐ bù cí ]
释义: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万口一辞 [ wàn kǒu yī cí ]
释义: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唐·孙樵《武皇遗剑录》:“群疑胶牢,万口一辞。”
析辨诡辞 [ xī biàn guǐ cí ]
释义: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出处:《汉书·杨雄传下》:“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辨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
析辩诡辞 [ xī biàn guǐ cí ]
释义:指巧言邪说。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
义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释义: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一家之辞 [ yī jiā zhī cí ]
释义: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同“一家之言”。
出处:《晋书·裴頠传》:“观《老子》之书,虽博有所经,而云‘有生于无’,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一面之辞 [ yī miàn zhī cí ]
释义: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指单方面的话,版面的看法。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一言半辞 [ yī yán bàn cí ]
释义: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以文害辞 [ yǐ wén hài cí ]
释义:指拘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出处:《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朱熹集注:“文,字也。辞,语也……言说《诗》之法,不可以一字而害一句之义,不可以一句而害设辞之志。”
谊不敢辞 [ yì bù gǎn cí ]
释义: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
谊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释义:犹言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杨荣《送陈司业诗序》:“予与光世处三十年矣,谊不容辞,故为序如此。”
溢美之辞 [ yì měi zhī cí ]
释义: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高雨农序》:“雨农遽为之序,且有溢美之辞。”
在所不辞 [ zài suǒ bù cí ]
释义: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出处:邹韬奋《经历》:“只须能尽我的微薄的力量,推进或促成这个主张的实现,任何个人的艰险,是在所不辞的。”
振振有辞 [ zhèn zhèn yǒu cí ]
释义: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处: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不谋同辞 [ bù móu tóng cí ]
释义: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出处:《后汉书·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夸大其辞 [ kuā dà qí cí ]
释义: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同“夸大其词”。
出处:孙犁《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我从来不好夸大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