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心思乱霏霏

诗句
心思乱霏霏
拼音
 xīn sī luàn fēi fēi
平仄
平平仄平平
韵脚
上平五微
上一句
忽复不相见

「心思乱霏霏」出自:《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
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
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
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心思乱霏霏」作者:

韦应物(737─791?),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当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来折节读书,应举成进士,任过洛阳丞。曾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韦左司…

「心思乱霏霏」辞典释义

◎ 心思的意思

⒈  思考能力;才思。

《孟子·离娄上》:“﹝圣人﹞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后汉书·儒林传下·何休》:“休 为人质朴訥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难挑,怎描?便那女娘行心思十分巧,其实的刺不成绣不到。”
朱自清 《南京》:“豁蒙楼 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不多,一点不少。”

⒉  思想。

康有为 《应诏统筹全局疏》:“是犹范人之形,有头目手足口舌身体,而独无心思,必至冥行蹢埴,颠倒狂瞀而后已。”

⒊  想法;念头。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后来因为心思不同,有的不吃人了,一味要好,便变了人,变了真的人。”
巴金 《随想录·一谈<望乡>》:“我们的青年并不是看见妇女就起坏心思的人,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新 中国 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⒋  心事。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不要性急,自然这病要好的,此刻何必耽这个无谓的心思。”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江泰 早猜中 曾皓 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
茹志鹃 《妯娌》:“一家人都欢天喜地,可是奇怪, 赵二妈 却是满脸愁容,一肚子心思。”

⒌  心情。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肌力尽鞍甲,心思歷凉温。”
老舍 《月牙儿》:“客人们故意的和我说东说西,招我笑,我没心思说笑。”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四十章:“可如今忙得我满头烟雾,那有心思来跟姑娘大姐扯闲话?”

⒍  心神,精力。

宋 曾巩 《再乞对状》:“心思消缩,齿髮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於无穷也。”

◎ 乱的意思

【子集上 • 乙】乱·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6

【正字通】俗亂字。
(亂)〔古文〕【唐韻】郞段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玩切,鑾去聲。紊也。【爾雅·釋詁】亂,治也。【說文】从乙。乙,治之也。【玉篇】理也。【書·臯陶謨】亂而敬。【孔傳】有治而能敬謹。
【盤庚】亂越我家。【梓材】厥亂爲民。【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
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書·周官】制治於未亂。【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
兵寇也。
事未定之時。【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樂之卒章曰亂。【論語】關雎之亂。
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
【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註】橫流而濟之也。【書·禹貢】亂于河。【詩·大雅】涉渭爲亂。
【韻補】叶力眷切,音戀。【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昭王陵遲,周室昏亂。
叶力敬切,夌去聲。【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亂)

◎ 霏霏的意思

⒈  雨雪盛貌。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楚辞·王逸<九思·怨上>》:“雷霆兮硠礚,雹霰兮霏霏。”
原注:“霏霏,集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清 唐孙华 《柳絮》诗之一:“搅天晴雪日霏霏,忽漫成团密又稀。”

⒉  泛指浓密盛多。

《楚辞·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晋书·胡毋辅之传》:“澄(王澄 )尝与人书曰:‘ 彦国 吐佳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絶,诚为后进领袖也。’”
唐 欧阳詹 《回鸾赋》:“鬱霏霏以葳蕤,辉熠熠以严顒。”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阴风惨惨,杀气霏霏。”
清 孙枝蔚 《杂咏》:“渺渺春江孤雁去,霏霏古树暗香来。”

⒊  飘洒,飞扬。

晋 潘岳 《西征赋》:“雍人缕切,鸞刀若飞,应刃若俎,靃靃霏霏。”
唐 贾至 《铜雀台》诗:“抚弦心断絶,听管泪霏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梦》:“俄梦朱衣道人,长丈餘,特以青灰落衣襟霏霏然。”

⒋  纷乱貌。

汉 王粲 《羽猎赋》:“鹰犬竞逐,弈弈霏霏。”
唐 韦应物 《赠别河南李功曹》诗:“忽復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总述:诗句心思乱霏霏出自《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应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