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笙歌委曲声延耳

诗句
笙歌委曲声延耳
拼音
 shēng gē wěi qū shēng yán ěr
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四纸
上一句
昔时同醉是今辰
下一句
金翠动摇光照身

「笙歌委曲声延耳」出自:《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

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笙歌委曲声延耳
金翠动摇光照身。风景不随宫相去,欢娱应逐使君新。
江山宾客皆如旧,唯是当筵换主人。

「笙歌委曲声延耳」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笙歌委曲声延耳」辞典释义

◎ 笙歌的意思

⒈  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

《礼记·檀弓上》:“孔子 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
宋 张子野 《南歌子》词:“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投吴》:“千门花月笑相迎,香风满路笙歌引。”

⒉  泛指奏乐唱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 大中桥,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 秦淮河 ;这才是 秦淮河 的真面目哩。”

◎ 委曲的意思

⒈  弯曲;曲折延伸。

《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阜》:“今 曲阜 在 鲁 城中,委曲长七八里。”
唐 李端 《赋得山泉送房造》诗:“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金 王特起 《绝句》之一:“山势奔腾如逸马,水流委曲似惊蛇。”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金沟馆》:“自此入山,委曲登涉,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耳。”

⒉  声音抑扬不绝貌。

唐 白居易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
唐 子兰 《蝉》诗之一:“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⒊  形容文词转折而含蓄。

宋 姜夔 《白石诗话》:“雕刻伤气,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过;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独其( 苏軾 )诗伤於快直,少委曲沉著之意。”
清 黄宗羲 《<吕胜千诗集>题辞》:“余观当今之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艷丽而出之委曲。”

⒋  委婉;婉转。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欲有所言,必委曲而后敢及。”
《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我委曲与言,浼以私意释甥去,或可允从。”

⒌  周全;调和。

宋 叶适 《舒颜升墓志铭》:“不幸而难从,非贤者顺导委曲,而不抵突以败,寡矣。”
《明史·杨廷和传》:“廷和 与 东阳 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
《再生缘》第四九回:“委曲朝端真不错,调停王事实称能。”

⒍  辗转周折。

唐 裴铏 《传奇·薛昭》:“昭 大惊曰:‘ 山叟 即天师,明矣!不然,何以委曲使予符曩日之事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二子( 董仲舒、刘向)汉 之大儒,惓惓爱君之心,以为人主无所畏,惟畏天,畏祖宗,故委曲推类而言之,庶有警悟。学者未可遽少之也。”
清 恽敬 《古今人表书后》:“读之者委曲推明,尚不能得其十五。”

⒎  隐晦曲折。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然则説《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
《后汉书·班彪传》:“﹝ 司马迁 ﹞又进 项羽、陈涉 而黜 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

⒏  迁就;曲从。

《汉书·儒林传·严彭祖》:“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寧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称不乐京局,且不能委曲时好,恐以罪去,以此惑后人。”
章炳麟 《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而对於自身则任人陵践,虽欲委曲迁就,势有不能。”

⒐  邪曲不正。

晋 段灼 《上表陈五事》:“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
《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南朝 梁 皇侃 义疏:“枉,委曲邪佞之人也。”

⒑  殷勤周至。

《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公孙渊 ﹞悉斩送 弥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 权 待 舒 综,契阔委曲,君臣上下毕欢竭情。”
前蜀 尹鹗 《秋夜月》词:“语丁寧,情委曲,论心正切。”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青泥莲花记》曰:“琼(聂胜琼 )至,即弃冠櫛,损妆饰,委曲事主母,终身和悦。”

⒒  细微;琐碎。

《史记·天官书》:“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緗縹之上,翩蹮樽俎之侧,委曲同之针缕,繁碎譬之米盐。”
宋 叶适 《上西府书》:“而委曲细故,皆足以兆治乱之端者,又不可悉数。”
清 刘大槐 《心知》:“百世之上,百世之下,方名器数之委曲而繁多,吾未之见也,不得而知之。”

⒓  详尽、详细。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余所以委曲论之者……故欲令人觉此而悟其滞迷耳。”
《新唐书·崔隐甫传》:“帝尝詔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
《金史·显宗纪》:“自是凡启禀刑名,帝自披閲,召都事委曲折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人絮絮言家务得失,婢媪善恶,皆委曲周至。”

⒔  指详悉;详述。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
《魏书·中山王英传》:“﹝詔曰﹞凯旋迟近,不復委曲。”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⒕  事情的原委;底细。

《魏书·后妃传·孝文幽皇后》:“然惟小黄门 苏兴寿 密陈委曲, 高祖 问其本末,敕以勿洩。”
《周书·孝义传·李棠》:“既入 成都,萧撝 问 迥 运中委曲, 棠 不对。”
《西游记》第七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 唐 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郭沫若 《孤竹君之二子》:“啊,这是我说话失了检点,我不知道有这样的委曲。”

⒖  手札;手谕。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当州员外司马 李幼清 传示尚书委曲,特赐记忆,过蒙存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昭 乃具説杀牛实奉 刘尚书 委曲,非牒也。”
《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用之 比来频啟令公,欲因此相图,已有委曲在 张尚书 所,宜备之!”
胡三省 注:“当时机密文书谓之委曲。”
宋 岳珂 《宝真斋书法赞·段文昌秋气帖赞》:“‘有 华阳 消息,可报委曲。’按:唐 世搢绅家以上达下,其制相承,名之曰委曲,盖今之批示也。”

⒗  受到不应有的待遇或指责,心里难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幽禁》:“马大人,我的兄弟将军説,你在衙门住得委曲,另备下一所公馆,请你乔迁。”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我心里觉得很委曲,难道看看鸭子浮水也错了吗?”

◎ 声的意思

【丑集中 • 士】声·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
(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 延的意思

【寅集下 • 廴】延·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音綖。【說文】長行也。
【廣韻】進也。【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儀禮·覲禮】者延之曰升。【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爾雅·釋詁】長也。【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廣韻】遠也。【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爾雅·釋詁】也。【疏】鋪也。
【正韻】納也。【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集韻】及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廣韻】稅也,言也。
【韻會】遷延也,淹久貌。【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却退也。【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盤屈曰宛延。【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註】宛延,長曲貌。
【爾雅·釋詁】閒也。【疏】謂閒。今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地名。【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註】廩延,鄭邑。留酸棗縣北有延津。
【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
【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姓。【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韻】或作綖。
【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音羨。【集韻】延,及也。【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䆗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註】延言互相周通。

◎ 耳的意思

【未集中 • 耳】耳·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音洱。【說文】主聽也。【易·說卦】坎爲耳。【管子·水地篇】腎發爲耳。【淮南子·精神訓】肝主耳。【白虎通】耳者,腎之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之山。【註】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入耳。【疏】今蚰蜒,喜入耳者。【揚子·方言】蚰,自關而東謂之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如蒸切,音仍。【前漢·惠帝紀】耳孫。【註】晉灼曰:耳孫,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总述:诗句笙歌委曲声延耳出自《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