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家书十五行
- 拼音
- jiā shū shí wǔ xíng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
- 韵脚
- 下平七阳、下平八庚、去声二十三漾、去声二十四敬
- 上一句
- 江水三千里
- 下一句
- 行行无别语
「家书十五行」的意思,全诗译文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家书十五行」出自:《京师得家书》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家书十五行」作者: 袁凯
「家书十五行」辞典释义
◎ 家书的意思
⒈ 家中所保存的书籍。
引《书序》:“我先人用藏其家书于屋壁。”
⒉ 家人来往的书信。
引《宋书·武帝纪中》:“皇后寝疾之际,汤药不周,手与家书,多所求告。”
唐 杜甫 《春望》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她们经常分组轮流到各伤兵医院去替伤兵写家书,洗衣服,任烹调,打扫病房等。”◎ 十的意思
【子集下 • 十】十·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五的意思
【子集上 • 二】五·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 行的意思
【申集下 • 行】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又【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又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又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又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又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又【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又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又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又【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总述:诗句家书十五行出自《京师得家书》。作者是明朝诗人袁凯。
(0)